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程建人:滿足美方某些需求 中美就有轉圜
http://www.crntt.tw   2024-12-17 00:26:45
 

  程建人表示,特朗普行事準則圍繞美國利益,因此中國應評估出席或不出席可能帶來的利弊。表面上看,這一邀請似乎是一個友善的舉措,但其背後的政治意圖可能引發多重解讀。對中國而言,是否出席將取決於如何解讀特朗普這一行為的戰略意涵,以及其對中美關係的實質影響。

  談到特朗普第二任期的中美關係,程建人認為,兩國之間的競爭架構將持續存在,但特朗普的商人背景可能為雙方提供一定的協商空間。他指出,許多人認為特朗普不確定性高,難以預測,相關評價“對,也不對”,因為特朗普的一切舉措與決策都建立在美國利益之上,因此,中方未來其實也可以從特朗普出招的內容來判斷,對方的動機與目標何在,只要中方能在不觸碰底線的情況下滿足美方某些需求,中美關係就會有轉圜空間。

  此外,程建人提到,特朗普上任後將面臨包括俄烏戰爭和中東衝突等國際挑戰,這些問題使美國在部分領域需要中國的合作,加上中美經貿關係密不可分,特朗普作為一位敏感的商人,應能理解對中國施壓是把雙刃劍,因此可能在執行層面保持一定的彈性。

  在台灣問題上,程建人認為,特朗普近期透露與中國領導人的溝通重點集中於美中合作實現烏克蘭和平,並強調未涉及台灣議題,台灣未來在中美競合當中的角色是否淡化,值得觀察。

  他提到,美台關係自1950年代以來始終穩定,主要因為台灣是美國博弈中國的重要籌碼。即使在特朗普治下,這一角色也不會改變,然而,特朗普可能採取更具交易性的態度,一方面繼續將台灣作為抗衡中國的工具,另一方面可能要求台灣付出更多經濟或安全上的代價,進一步從台海兩岸間攫取美國利益。

  針對台灣的風險,程建人認為,特朗普對台海問題的態度仍維持戰略模糊,未明確表態,顯示其在處理此議題上將採取更具彈性的方式。這使得台灣在中美博弈中的未來定位仍存在不確定性,需持續觀察特朗普是否會在其任期內做出更具體的政策調整。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