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學者總結閩台鄉建鄉創 籲重視基層經驗
http://www.crntt.tw   2025-09-21 00:36:12
論壇閉幕式(主辦方供圖)
  中評社福州9月21日電(記者 束沐)第四屆海峽兩岸鄉村融合發展閩江論壇進行了熱烈的分組討論,各小組匯報人在總結分組討論成果時,均列舉了許多閩台鄉建鄉創、鄉村振興、社區營造的基層實踐經驗,這些“接地氣”具體實踐案例,為兩岸鄉村融合發展帶來理論、政策層面的新思考、新啟發。

  文化與制度相輔相成 兩岸融合“軟硬結合”

  子論壇“兩岸鄉村融合發展”代表、閩江學院鄉村振興研究院鄉村治理與組織振興研究中心副主任詹琳用“人、文化、機制”三個關鍵詞總結。首先是“人”,多個成功案例顯示,兩岸融合要真正將在地鄉親們參與到建設中,才能形成可持續性的內生動力;其次是“文化”,要通過持續累積文化記憶、生活習慣和情感認同,將兩岸融合到一起;第三是“機制”,兩岸融合從個案走向常態,需要制度設計、平台建設和制度供給等“硬機制”,以及文化營造、共同體意識和青年參與等“軟機制”。

  詹琳表示,與會學者的研究與觀點,展示了互補的格局,既有頂層政策創新,也有基層社區實踐、產業支撐和文化聯結。總體而言,兩岸融合發展不是單一模式,而是多維路徑的交織。未來我們既要看到制度創新,更好地把制度場域和情感土壤結合到一起,走出一條兩岸融合更加穩定長遠的新路。

  文化賦能鄉村振興 從融合到共贏

  子論壇“兩岸鄉村文化振興”代表、福建師範大學閩台區域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吳巍巍表示,與會專家學者觀點的可概括為“兩岸鄉村融合發展的文化路徑與實踐探索”,從文化傳承、產業創新、區域融合以及基層治理的多維角度,探討了以閩南地區為代表的兩岸鄉村融合發展路徑和機制,呈現出文化賦能、產業協同與制度創新相互交織的分布圖景。

  吳巍巍具體概括為四個方面:一是文化認同與歷史記憶,這是兩岸鄉村民族的情感基石;二是文化產業與鄉村經濟融合是兩岸鄉村發展的重要路徑;三是新質生產力與鄉村文化優勢的結合,正在塑造鄉村文化振興發展的新動能;四是基層治理與人才支持是兩岸融合發展與制度保障。他指出,未來的兩岸鄉村協作應該建立在深化文化供應的基礎上,進一步推動產業供應、服務共享和治理共享,從而實現從融合到共贏的鄉村振興新局面。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