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 
中評月刊:構建中美非零和博弈競合
http://www.crntt.tw   2025-09-25 00:05:23
  中評社香港9月25日電/湖南省社會科學院、湖南省人民政府發展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張屹博士在中評智庫基金會主辦的《中國評論》月刊9月號發表專文《構建中美競合的“非零和博弈”》。作者認為,近十年來,中美經濟博弈呈現出從“競合共生”向“戰略對沖”的階段性轉變。以2018年貿易戰為分水嶺,美國對華政策從“接觸+規制”轉向“競爭+遏制”,科技脫鉤、產業鏈重構、規則標準競爭成為主要特徵。中國通過“雙循環”戰略強化內生動力,同時推動高水平制度型開放。雙方在數字經濟、綠色能源、區域經貿機制等新興領域形成多維角力,經濟議題與地緣政治深度嵌套。展望未來,中美將在“有限脫鉤”與“選擇性合作”間尋求動態平衡,技術主權爭奪與全球治理體系重構將成為博弈焦點,經濟相互依賴的“武器化”風險可能加劇,但氣候治理等領域的務實合作仍存空間。2024年雙邊貿易額逆勢增長3.7%,達6882.8億美元,美國企業對華投資態勢依然具有潛在需求。文章內容如下:

  引言

  2025年的中美關係正處於歷史性的十字路口。作為全球兩大經濟體,兩國關係承受著地緣政治、意識形態和科技競爭等結構性矛盾帶來的深刻影響。在難以脫鉤的產業鏈共存之下齟齬不斷。雖然2022年出台的《芯片與科學法案》將中國塑造成了美國民主、共和兩黨的共同對立面,但在2025年新上任的國務卿魯比奧又判定中美當前進入“戰略相持期”,雙方在貿易、科技等領域持續博弈,雙方均避免全面衝突,通過短期協定如延長貿易協定來維持基本穩定。在碳減排問題上,美歐存在巨大分歧。中資企業面臨的國際環境將是多元化、多維度間的互動,美歐關係的微妙變化也讓中企的角色具備了更多可能性。技術管制是美國對華競爭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前往中國進行投資的美資審查,其目的是防止中國獲得先進的半導體技術。在俄烏衝突背景下,中美競爭對於地緣政治格局具有全方位、深層次的影響。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