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9月8日電/據人民日報報導,走訪抗戰史跡,體悟偉大精神;採訪高新企業,調研發展新質生產力成效;探訪古城苗寨,感受多彩民族風情……前不久,2025年海峽兩岸記者湖南行聯合採訪活動舉行。來自兩岸及香港的40餘名記者和特邀台灣青年自媒體人走進湖南長沙、常德、衡陽、懷化、湘西等地。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也是台灣光復80周年。採訪團一行沿著湖南抗戰的英雄足跡深入參訪。
採訪團一行登上長沙北郊的影珠山,這裡曾是長沙會戰的戰場,400多名抗戰烈士長眠於此。山上,綿延近7公里的戰壕遺跡,讓人窺見當年鏖戰的激烈;山下,長沙縣工廠林立、田野豐饒,一派欣欣向榮的發展新貌。
“再選一次,是否還會去參軍抗日?”面對台灣記者的提問,長沙縣97歲高齡的抗戰老兵餘炳純的回答擲地有聲:“保家衛國,義不容辭!”聆聽著餘炳純曲折感人的投筆從戎故事,幾位台灣記者不禁潸然淚下。
南岳忠烈祠內鐫刻的密密麻麻的烈士姓名,常德博物館內一件件控訴日軍細菌戰的鐵證,“血”字造型的芷江受降紀念坊……一件件文物,一處處遺跡,喚起兩岸同胞共同的歷史記憶。
“紀念館藏品中,有不少是來自台灣的一手資料。”在懷化芷江,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受降紀念館館長吳建宏說,不少抗日將領的後人將父輩遺留下來的文物資料捐贈給了紀念館,“他們說,這是整個中華民族的共同記憶和共同財富。這種心意讓人感動。”
“看完之後,我不相信會有人不受觸動。我以自己是中國人為榮。”一位台灣記者表示。
在湖南常德桃花源,採訪團一行登高遠眺,瀟湘八景中的“漁村夕照”一覽無餘。共同的文化根脈,激發出同樣的情感共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