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同胞們在講解員引導下參觀校園實訓基地(中評社 陳思遠攝) |
中評社北京7月17日電(記者 陳思遠)“2025京台教育交流周·職業教育專場”活動於7月15日下午在北京市豐台區職業教育中心學校賈家花園校區舉辦,來自台灣的師生不僅沉浸式體驗了剪紙、扎染等國家級非遺技藝,更在交流中感受到北京對人才的重視與發展活力,有同學直言“期待未來能來北京工作”。
乘坐大巴到達豐台區職業教育中心學校賈家花園校區之後,台灣同胞們在講解員引導下參觀校園實訓基地,大廳內陳列的手工製品令人駐足:中國古琴製作技藝的雅致、玉雕的溫潤、景泰藍的絢麗、京綉的精美、木工的精巧……每個展位前,都有2至3名學生為大家細致講解工藝細節。在景泰藍展區,兩位豐台區職業教育中心學校的同學為中評社記者介紹了景泰藍製作的具體工藝,從制胎、掐絲、燒焊、點藍、燒藍到磨光、鍍金七道複雜工序,藍、紅、綠為主的釉色搭配,讓參觀者直觀感受到景泰藍的獨特魅力。大家或俯身誇贊玉雕作品,或拿起木工板櫈細究結構,興趣盎然。
活動期間,來自台灣的莊同學和楊同學向記者分享來北京參觀學習後的見聞與感想。莊同學認為,參加此次活動拓寬了視野,尤其對創業思路啟發良多。“北京創業資源更豐富,就業機會也多,對機械專業學生來說是好平台,年輕人多嘗試也是好的。” 莊同學表示,如果未來有機會,希望能來北京工作。楊同學則感慨大陸發展空間開闊,並認為大陸重視人才培養,有系統規劃助力成長。他們表示,期待後續參觀鳥巢、水立方的行程,更盼能與大陸的同齡人深入交流,分享彼此的想法。
活動尾聲的非遺體驗環節更是引起了大家極大的興趣。北京市豐台區剪紙的非遺傳承人陳玉梅向大家展示了多幅作品,其中7.8米長的北京中軸線剪紙,濃縮了7.8公里景觀,寄托著對中軸線申遺成功的欣喜。豐台職教中心教師、扎染技藝非遺傳承人白永芳則為大家介紹了扎染技藝,邀京台學子“以藍傳情,共染一塊布,共畫同心圓”。隨後,大家分組走進教室,親手體驗剪紙的精妙與扎染的靈動,在指尖的創作中續寫兩岸文化共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