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7月12日電/據人民日報海外版報導,“天公作美,雨後天晴正適合騎行,沿途風光很美。”“從高樓大廈到鄉村田野,變化顯著,感覺特別愜意。”近日,在天津參加兩岸青年大運河騎行交流活動的台灣青年們如是說。
“一條大運河,半部華夏史”。從春秋邗溝到隋唐貫通南北,從元代京杭定型到今日成為“流動的文化遺產”,這條古老水道承載著厚重的歷史文脈。“兩岸一家 與你同行”2025兩岸青年大運河騎行交流活動近日在天津啟動,來自台灣的近200位青年學子攜手天津市青年學生代表,共同開啟了探索運河風采的征程。
天津市台辦主任靳凡介紹,本次活動是第三屆,也是迄今規模最大、參與人數最多的一屆,活動不僅安排了與天津大學、南開大學等高校師生的聯誼交流,更將帶領青年學子通過騎行親身感受運河精神,領略祖國大陸的壯美風光與悠久歷史文化。為增進台灣青年學子對大陸經濟社會發展的瞭解,活動期間還特別設置了就業實習參訪等展示項目。
活動期間,兩岸青年還分別在天津市北辰區、西青區、武清區運河段開展騎行,深度探訪天津運河文化,沉浸式體驗津門歷史底蘊與現代活力,並還參觀了國家海洋博物館、天後宮、古文化街、媽祖文化園、天津市規劃展覽館、天津博物館、黃崖關長城、獨樂寺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