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國文化大學廣告系教授鈕則勳接受中評社專訪。(中評社 張穎齊攝) |
中評社台北10月31日電(記者 張穎齊)針對中美領導人30日高峰會,中國文化大學廣告系教授鈕則勳接受中評社專訪分析,雙方會談時間僅約1小時40分鐘,重點集中於中美貿易與經濟議題,台灣議題並非核心,因此沒談及;中方在談判中守得很緊,美方則以商業式談判策略拉高開價,雙方皆不願在敏感問題上讓步,預料中美仍將長期博弈。
美國總統特朗普與中國大陸領導人30日在韓國釜山舉行的習特會,特朗普會後表示問談及台灣議題。鈕則勳指出,台灣問題屬於中國大陸的核心利益,而美方並不希望因台灣問題破壞中美貿易談判氣氛,因此會選擇先擱置。1小時40分鐘的會談時間太短,在那麼短的會談裡,中美雙方要就台灣問題達成共識的可能性極低,這次的主軸仍是貿易與經濟議題。
鈕則勳,生於台北市,鈕祜祿氏,滿族,政治大學政治學博士,曾任中國文化大學廣告系教授兼系主任。學術專長為政治公關、政府公關、競選廣告等項目,過去曾出版多本公關、廣告與人際溝通專書。
他認為,中美在貿易問題上尋求最大公約數已不容易,台灣議題若納入討論,只會讓會談更加尷尬,或許是台灣自己評論時太高估台灣的重要性。
鈕則勳向中評社表示,特朗普明年4月可能再度訪中,雙方會持續磨合與試探,中國大陸領導人不會完全梭哈Show Hand、特朗普也未必讓步。特朗普會前受訪形容中國大陸領導人是“強硬的談判者”,反映出中方在貿易談判中的讓步幅度不大,中方守得很緊,讓特朗普及其幕僚覺得不好談,也讓他有意透過公開發言,讓中方在態勢上收一些。
他進一步指出,特朗普慣用商人談判邏輯,先喊高價、再逐步退讓,藉此讓對方在談判過程中讓出其他利益,特朗普他喊得多,就算拿不到全部,也能爭取到部分;這是典型的商人談判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