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台官媒《中央社》報導賴清德是魯莽的領導人,要懲處編輯等相關人員,民眾黨團主任陳智菡發文批評此作法。(照片:陳智菡臉書) |
中評社台北10月30日電/美國《時代》雜誌日前刊登華府智庫“國防”重點”亞洲事務主任高德斯坦(Lyle Goldstein)撰寫的投書,稱賴清德是“魯莽的領導人”,台灣官媒《中央社》原將該投書當新聞報導,後續修正錯誤並懲處記者、編輯及督導主管。台灣民眾黨立法院黨團主任陳智菡29日在臉書發文表示,黨團發函要求《中央社》說明後,《中央社》回函非但沒幫賴清德洗刷“reckless(魯莽)”惡名,反而還多安了“Predator of press freedom(新聞自由掠奪者)”的罪名。
陳智菡表示,美國《TIME》雜誌23日刊登美國智庫“國防重點”亞洲事務主任Lyle Goldstein的專文,文中批評賴清德是“魯莽的領導人”,外交部立刻膝反射回應,民進黨人士則開始抹紅Lyle Goldstein。
陳智菡提及,《中央社》引述報導、外交部回應後,許多媒體也跟進,瞬間讓“reckless”成了熱搜關鍵字,沒多久《中央社》就用臉書發出聲明稿,表示因“未辨察原文係屬學者投書,不是新聞,對該篇文章的性質做錯誤敘述,所以要懲處記者、編輯、主管”。
陳智菡指出,“問題是,記者所報導的事件與事實本身並沒有錯誤、出處來源還是‘外交部’官方新聞稿,讓人非常好奇《中央社》要懲處的依據與標準在哪?”而經民眾黨團發函請《中央社》說明後,《中央社》回覆稱,“對於該篇原始報導查證不周(含投書性質、投書者背景介紹、投書目的探究等),記者與編輯身為國家通訊社員工應有之新聞敏感度、專業度顯有不足,因此考慮給予懲處”。
陳智菡認為,《中央社》回函簡直比外交部的更災難,原來現在台灣媒體要報導引用一則投書,還要先去調查投書性質、投書者背景甚至“目的”,先做出內容分析,而不是判斷該投書是否有報導價值。
陳智菡說,其次,《中央社》指“記者與編輯身為國家通訊社員工應有之新聞敏感度、專業度不足”,此語更落實了在賴清德主政下,對台灣新聞自由的撲殺與掠奪,《中央社》引用的獎懲規範,蒼白無力只剩“影響本社名譽”,簡直是公然要求記者、編輯只能跟上服膺於權力、對執政者歌功頌德的主旋律。
最後,陳智菡批評,身為國家通訊社,《中央社》高層此舉非但沒有幫賴清德洗刷“reckless”的惡名,反而還幫賴多安一個“Predator of press freedom(新聞自由掠奪者)”的罪名,到底是要多用力懲處記者,才能恢復《中央社》的名聲?《中央社》說“尚待內部討論”,然而真正應該為貶損《中央社》名譽被懲處的,恐怕不是這則新聞的報導者,而是大張旗鼓要小編發聲明踐踏記者尊嚴、甘於被權力馴化的那一個或那群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