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雄安新區東西軸線指揮調度中心四周的施工情況。(中評社 俞敦平攝) |
中評社北京8月31日電(記者 俞敦平)站在雄安新區東西軸線指揮調度中心的觀景平台,映入眼簾的是一片蔚為壯觀的施工景象:塔吊林立,鏟土機與推土機來回穿梭,工人分布在各個工段緊張作業。據介紹,目前現場已有超過6100名工人同時投入建設,日夜推進這項全長近25公里的超級工程。這一場面,或許比“四鐵共構”更能讓人直觀感受到“未來之城”正在拔地而起的力度與速度。
30日,作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慶祝大會的一環,大會新聞中心以京津冀協同發展為主題,安排中外媒體集體採訪雄安新區,包含“雄安·印象”展廳、雄安未來之城場景匯科創園、容東城市建設現場、雄安中關村科技園、中電信智慧城市產業園、東西軸線指揮調度中心等處。
在這片雄安新區的心臟地帶,東西軸線正如火如荼建設。這條全長約24.8公里的軸線,東起白溝引河、西至萍河,被定位為雄安新區的城市主幹。它不僅是一條交通要道,更是集合高鐵、京雄快線、地鐵、市政道路和綜合管廊的複合工程。未來,從雄安到北京大興機場僅需30分鐘,到麗澤商務區58分鐘,將實現京津冀“一小時通勤圈”。
然而,比起遠期願景,當下的施工場景更具衝擊力。地面上,塔吊高聳如林,鏟土機、壓路機和混凝土車排成陣列;地下,深基坑的開挖、支撐和澆築同時展開,鋼結構和管廊框架逐步成形。據現場負責人介紹,多個項目採用了全鋼結構、深基坑防水和多層立體施工等國際標準工法,確保在大規模開發地下空間的同時,滿足抗震與安全需求。
這裡不僅是交通工程,更是城市雛形的實際落點。圍繞雄安城際站與國貿中心片區,未來將規劃總部經濟、會展中心、商務區與公共服務設施,並以中央綠谷等景觀工程實現藍綠交織。整個地下空間總規模達140萬平方米,與地上建築近乎1:1,體現了“雄安質量”的超高標準。
未來完工後,東西軸線不僅將是新區的交通骨架,更將成為城市運行與形象展示的窗口。但如今,眼前6100人同時施工的壯觀場面,本身就是雄安新區最直觀的寫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