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氏華服展區展出兩件服飾和特色盤扣(中評社 陳思遠攝) |
中評社天津9月1日電(記者 陳思遠)白菜寓意“擺財”,禾蟹寓意“和諧”,八瓣寶相花寓意“四平八穩”……非遺互動區非遺項目曾氏津派盤扣成為手工製作體驗熱門項目。
為提升互動感,津派盤扣被創新性改良為可帶走的胸針。其中,蜻蜓造型最受歡迎,象徵著和平、寧和。外國記者在傳承人手把手教學下,即便語言不通也能順利完成製作。“他們戴上胸針很開心,我們還會額外贈送一個,讓他們帶給家人。”工作人員說,這既是非遺體驗,更是文化傳遞,希望外國友人把這份美好寓意帶回他們的國家。
貼合上合峰會主題與天津特色,盤扣還推出貓熊、“囍”字、蝴蝶及“天津之眼”造型,配色選用中國紅、上合藍、海河藍,兼具儀式感與地域風情。“華服展陳不便攜帶,由華服盤扣改造的盤扣胸針能讓非遺‘隨身走’。”曾氏華服第四代傳承人邢書解釋。
如今,新聞中心內不少國內外女記者的工作牌帶子上,都別著藍、紅、綠色的蜻蜓盤扣胸針,成為獨特的風景線。“這是有手部溫度的體驗,為新聞中心添了溫暖。”曾氏津派盤扣第四代傳承人邢晉說。
展區後方,兩件曾氏華服格外吸睛。邢晉介紹,蝴蝶雲肩是純手工製作,縫制亮片與天然水晶珠串耗時一到兩個月。另一件嫁衣旗袍上的盤金綉則以24K純金金線作為材料,搭配三五織錦緞布料縫制成衣,盡顯“華服”匠心。
談及傳承,邢晉表示,希望將曾氏津派盤扣打造成“人民的非遺”,走進日常、全民共享,而非僅存於華服之上、束之高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