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最新消息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羅祥喜:當下紀念抗戰勝利與台灣光復九意涵
http://www.crntt.tw   2025-09-01 00:50:30
羅祥喜閉幕式發言
  中評社廈門9月1日電(記者 鄭漢龍)中評智庫基金會秘書長、《中國評論》月刊總編輯羅祥喜,8月31日在廈門舉辦的紀念抗戰勝利與台灣光復80周年學術研討會發言時稱,2025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也是台灣脫離日本殖民統治、重歸祖國懷抱的80周年。這兩大歷史事件交織著中華民族的苦難與榮耀,對當下兩岸關係與民族復興具有深遠啟示,歸納起來有九大意涵:

  第一,重溫主權法理不可撼動的歷史鐵證。

  台灣自古就是中國領土,但因為1895年甲午戰敗,清政府被迫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割讓台灣,1945年因抗戰勝利日本被迫將台灣等中國領土歸還。所以,台灣光復的本質是恢復中國行使主權。1943年的《開羅宣言》明定日本須歸還竊取的中國領土;1945年的《波茨坦公告》第八條重申此原則;1945年的《日本投降書》承諾履行上述條款。1945年10月25日“中國戰區台灣省受降典禮”以法律儀式宣告主權回歸。

  第二,銘刻兩岸同胞共禦外侮的血脈史詩。

  從1895年割台至1945年光復,台灣同胞以乙未戰爭、霧社起義、西來庵事件等持續抵抗殖民統治。全面抗戰爆發後,李友邦組建“台灣義勇隊”轉戰東南前線,近5萬台灣青年突破封鎖投身祖國戰場,踐行“救台灣必先救祖國”的共識。兩岸同胞用鮮血共鑄的民族記憶,是命運共同體最深刻的紐帶。光復當日全島歡騰,台北天馬茶房對聯“天下本為中國土,馬上恢復台灣人”,正是被壓抑五十年的民族心聲迸發。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