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針對近期的中日關係,旅美教授翁履中在臉書發文提出分析。(照:翁履中臉書) |
中評社台北11月20日電/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日前的涉台言論,引起中日關係緊張。對此,美國德州Sam Houston州立大學政治系副教授翁履中19日在臉書分析,此次衝突的嚴重程度已遠超過昔日釣魚台或南海爭端,中國大陸如今所採取的策略,是一場精密的非軍事綜合施壓演練。台灣對外立場應建立在“是否有利於台灣生存空間”的前提,而非情緒性的對抗或表態。
翁履中指出,與以往不同之處在於,這次是日本首相在國會正式把台海戰事界定為日本的“生存威脅”,也等同為日本軍事介入預留空間。從北京角度來看,這不只是外交訊號,而是直踩中國大陸最敏感的主權紅線。因此,北京不可能後退,反而會將此視為一次展示國力與反制工具的契機。
翁履中認為,北京將強勢回應包裝成“日本先挑釁”,使其行為更容易取得國際輿論的正當性,其他國家即便對中國大陸不滿,也難以像過去那樣公開站在日本一邊。
翁履中表示,中國大陸如今所採取的策略,是一場精密的非軍事綜合施壓演練。海鮮禁令、旅遊警示、留學預警、國企勸阻、金融圈內部通知,甚至暗示稀土等戰略物資的可能限制,都是北京工具箱內的既有手段。以日本為對象,可以清楚測試東京在經濟、社會與政治層面的承受度,也可以讓世界看到,在不動用武力的情況下,中國大陸能對一個G7國家施加多大壓力。翁履中認為,這些措施本質上就是在向全球展示中國大陸的影響力。
翁履中指出,而美國的態度更讓北京有恃無恐。特朗普政府迄今僅由駐日大使公開譴責中國大陸過激言論,但國務院層級維持低調。特朗普本人在媒體受訪時更以一句“我們的很多盟友也不是朋友”回應相關提問,等同向北京傳達美國不願介入的訊號。在北京看來,只要不推升到軍事衝突,美方大動作反彈的可能性極低,這意味著中國大陸在對日施壓上擁有更大的操作空間。
翁履中提到,在中國大陸國內民族主義高漲的氛圍下,高市不道歉、不退讓,反而使北京更有理由對日本“硬到底”。這不僅回應國內輿論,也成為中共領導人展示強硬風格的政治舞台。此次中日對抗已不單純是外交齟齬,而是北京對外施壓方式的“實戰演練”,更是中國大陸試圖重塑區域力量平衡的一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