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最新動態 】 【打 印】 
經濟學人論台灣病 李淳稱經濟佳驕傲勳章
http://www.crntt.tw   2025-11-18 19:42:33
台灣前駐歐盟代表反駁經濟學人 “台灣病”的說法。(中評社 資料照)
  中評社台北11月18日電/英國《經濟學人》最新一期提出“台灣病”說法,台駐歐盟前代表李淳今天在民進黨發言人韓瑩主持的直播節目“午青LIVE”表示,台灣經濟表現亮眼,具備全球競爭力,應是驕傲勳章而不是病,藍白唱衰台灣、惡修“財劃法”將台灣帶向極端,不利台灣發展。

  最新一期英國《經濟學人》雜誌以“台灣榮景的潛藏風險”(The hidden risks in Taiwan's boom)的封面報導指出,台灣“央行”持續抑制新台幣匯率,以免於貨幣升值衝擊經濟的“荷蘭病”,卻反而造成經濟嚴重失衡,形成所謂的“台灣病”(Taiwanese disease)或“福爾摩沙流感”(Formosan flu)。

  該報導指出,台灣“央行”藉由抑制新台幣匯率,維持出口競爭力,卻也造成巨大的扭曲:經常帳順差膨脹、外匯存底增加,且房價飆漲,失衡程度都比其他相似經濟體都更嚴重。台灣“央行”實際上是以犧牲一般民眾的生活水準,換取出口競爭力,且“央行”為維持匯率低迷印製的新台幣,導致現金充斥,推升房價,進一步削弱民眾的購買力。“央行”已透過定存單從金融體系抽出部分資金,卻只能局部產生影響。

  李淳則是表示,經濟學人以大麥克指數為例,認為新台幣被低估應升值,但商品價格高低與當地競爭關係有關,因“國家”而異,無法佐證台幣是否被高估或低估,有非常多證據證明台幣不存在低估問題,“央行”也與美國財政部發布共同聲明表示不干預匯率。因此,匯率問題應回歸市場機制,穩定才是重要的。

  李淳指出,“台灣病”源於過去的“荷蘭病”一詞,然而台灣與荷蘭病狀況完全不同,荷蘭病肇因於天然資源,但台灣經濟表現佳,是因有科技競爭力、代工信任感與全球供應鏈關鍵地位,且目前為止尚無明顯競爭者,因此不應是病,而是驕傲的勳章。台灣過去40年來經濟表現皆名列前茅,維持競爭力與人才是關鍵,在野黨唱衰台灣將不利競爭力發展。

  李淳也表示,惡修“財劃法”造成大幅舉債,修法過程中幾乎沒有討論長期問題,只想給執政黨難堪、將資源瓜分給藍白執政縣市,產生的缺口黑洞只會債留子孫,更有“違憲”問題,但憲法法庭目前無法運作,因此不僅債留子孫,更是民主監督機制無法運作,恐將台灣帶向極端。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