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料圖:歐洲多國在波羅的海上空進行反無人機演練(來源:中國國防報) |
中評社北京10月30日電/日前,歐盟峰會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結束。峰會討論了援助烏克蘭、歐洲防務以及中東局勢等重要議題。鑒於美國特朗普政府對歐洲安全承諾存在高度不確定性,以及俄烏衝突延宕乃至外溢風險日增的現實壓力,謀求防務自主已成為歐盟各國的普遍共識。這次峰會試圖將歐盟的防務角色從“執行者”轉變為“決策者”,以提升歐盟在歐洲防務問題上的話語權。
值得注意的是,峰會成果文件未明確提及是否“通過”此前歐盟委員會提出的“防務備戰路線圖2030”(以下簡稱“路線圖”)。這顯示出不少歐盟國家對“路線圖”存有疑慮和分歧,僅達成“有限共識”。今年3月,歐盟發布《2030年準備就緒》白皮書及“重新武裝歐洲”計畫,“路線圖”則為上述文件設定明確目標、期限和進展指標。
“路線圖”要求歐盟成員國在未來的關鍵5年內“建設足夠強大的歐洲防衛體系,建立可信的戰略威懾,應對任何侵略”,並提出4個優先“旗艦”項目,即“歐洲無人機防禦倡議”“東翼監測”“防空盾牌”“防禦太空盾牌”,以強化歐盟在陸、海、空、網絡與太空等領域的威懾與防衛能力。“路線圖”強調,通過聯合研製與聯合採購彌補關鍵能力缺口,要求成員國在防空與導彈防禦、戰略支援力量、網絡與人工智能、無人機與反無人機等目前短板明顯的9大關鍵領域組建“能力聯盟”。“路線圖”還設定了較緊迫的時間表:到2027年建立覆蓋歐盟全境的“軍事機動區域”,通過統一規則與陸、海、空交通網絡,實現部隊與裝備在歐洲境內快速調動;到2030年推動形成規則統一的歐盟防務裝備市場,並密切關注防空反導、無人機與太空系統等領域的產能,縮短裝備交付周期。
儘管目前多個歐洲國家都在持續提高國防支出,但由於歷史和現實的原因,歐洲防務自主進程“理想豐滿、現實骨感”,實現“路線圖”雄心勃勃的願景仍面臨多重難題。
歐盟內部的利益博弈,是分歧產生的主要內因。防務一體化涉及國家主權,歷來是歐盟內部較敏感的議題。部分歐盟國家擔心,歐盟委員會等機構企圖通過“路線圖”插手干預本國國防政策。歐盟委員會不得不在“路線圖”中強調,在國防事務上,“成員國現在是、未來也仍將是獨立自主的”。西班牙、意大利等南歐國家對“旗艦”項目主要惠及歐洲東部地區表示不滿。法、德等大國則強烈反對用歐洲各類防務基金為東歐國家的“無人機墻”構想買單。歐盟委員會只得做出妥協,強調項目的“泛歐”性質及“360度全方位”資金分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