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兩岸專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 
中評鏡頭:巴適!台青沉浸式體驗泡菜製作
http://www.crntt.tw   2025-04-25 00:37:53
博物館內部展廳(中評社 劉一瑋攝)
  中評社成都4月25日電(實習記者 劉一瑋)24日下午,幾位來自台灣的青年參觀了眉山的泡菜博物館,並且和中評社記者共同參與了一場有趣且富有文化意義的活動——製作泡菜。

  泡菜作為一種代表性的發酵食品,深受兩岸人民喜愛,且每個地方的泡菜都有自己獨特的風味。據講解員介紹,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發明泡菜的國家。早在7000年前的仰韶文化時期,華夏先民就開始培育種植蔬菜,在漫長的實踐中,勤勞的遠古先民用鹽將蔬菜通過腌起來,稱之為菹,就是泡菜的雛形。商周時期,泡菜已經成為宮廷美食,設立了專門負責為往事提供泡菜的官員——醢人,可見泡菜那時就是國宴的佳肴。魏晉時期蔬菜種植的技術得到了進一步的提高,同時泡菜的食療作用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以及挖掘。到了隋唐時期也出現了一系列的醋漬、醬漬、鹽漬泡菜。隨著我們歷史進程的不斷的推進呢,我們製作泡菜的工藝、品種、容器都在發生著不斷的改變。

  中國泡菜看四川,四川泡菜看眉山。四川夏無酷暑,冬無嚴寒,特別適合優質蔬菜的生長以及優質泡菜的發酵。正是在這樣一種溫潤的氣候條件下,造就了製作的泡菜具有爽脆的特點。

  台青們在現場親手調味、配料,從胡蘿蔔到八角、花椒再到白酒、白醋的完美調配,一絲不苟地按照四川傳統製作方法操作。現場中評社記者則與台青們一同參與其中,記錄下每一個熱鬧而溫馨的瞬間。

  “巴適!今天親自做一次眉山正宗的泡菜,真的有些意外收穫。”在四川生活了四年的台青分享道。台灣胃,眉山味,這是兩岸人民共同的美食記憶。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