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兩岸專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台灣白先勇談中華文化:一生厮守精神原鄉
http://www.crntt.tw   2025-04-24 15:47:43
  中評社北京4月24日電/據新華社報導,題:一生厮守精神原鄉——台灣作家白先勇談中華傳統文化

  步入白先勇台北寓所的書房,不見他自謙的“雜亂”,唯有滿架藏書和滿墻墨寶透露的“雅致”,展現他“文學家”“劇作家”等多重身份,也能從中窺見他的人生軌跡。

  “我的故鄉是中華傳統文化。”白先勇日前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說。1937年生於廣西桂林的白先勇,經歷過中華民族的苦難歲月,又在漂泊中品咂著鄉愁。從《台北人》的歷史滄桑,到《紐約客》的漂泊鄉愁,再到青春版《牡丹亭》的昆曲復興,白先勇從未與中華傳統文化的精神原鄉分離。

  傳統文化的創作滋養

  白先勇笑稱,家中廚子是他的“文學啟蒙”。薛仁貴、樊梨花、驪山老母、隋唐英雄的民間故事,在廚子繪聲繪色的講述中,成為白先勇兒時最深的記憶。後來,中學語文老師的賞識,讓他嘗到了作品首次刊發的喜悅,一顆作家的種子就此萌芽。

  就讀台灣大學外文系時,白先勇與幾位同學創辦了《現代文學》雜誌。這份“窮到不能再窮”的雜誌,讓他與文學越靠越近,也深深影響了台灣文學界,多位創辦人和投稿人後來成為台灣文壇巨匠。

  在台大期間,白先勇常常旁聽中文系的課程,尤其推崇葉嘉瑩先生講的《詩選》,讓他“如沐春風”。一句“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更是觸動白先勇的心緒。“以文學來寫歷史的滄桑”,他後來出版的《台北人》寫盡一個時代、一群人的離歌,該書典藏版的扉頁便印有劉禹錫的這首詩《烏衣巷》。

  “中國古典文學裡,‘流離’是重要的主題。從屈原到庾信,再到韓愈、柳宗元、蘇東坡等文人,都在顛沛流離中創作出不朽名篇。”白先勇的小說地理空間涵蓋桂林、南京、上海、香港、台北、芝加哥、紐約等城市,“流離”人生成為他創作的重要主題。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