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大學政治系兼任助理教授陳麒安接受中評社專訪。(中評社 張穎齊攝) |
中評社台北4月24日電(記者 張穎齊)美國總統特朗普發動關稅戰,劍指中國。台灣大學政治系兼任助理教授陳麒安接受中評社專訪分析,特朗普此舉只會轉嫁到美國消費者身上,中國擅長將國外壓力轉化成凝聚國內民族力量,抵抗美國意志堅,反之美國則否。
陳麒安表示,特朗普發動關稅戰,不能解決美國貿易逆差問題,因代價將會由美國消費者承擔,美國缺乏生產製造,增加關稅後,老百姓更沒替代選擇,只能花更多錢,民眾生活成本增加,也直接影響經濟發展。
陳麒安,政治大學外交學系博士。現任台灣大學政治系兼任助理教授,歷任台大政治系、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後研究員、政大外交系兼任助理教授等,研究專長為國際關係理論、歐洲安全、美國外交政策、中國外交政策。
陳麒安說,特朗普提高關稅,沒考量到有些產品仍必須仰賴外國進口,因此將造成生活支出增加,反而讓美國經濟不景氣,後面會有更多連鎖反應。另外中國也會反制,增加某些產品的關稅,也限制某些原物料、關鍵礦物等出口。
中國對特朗普的關稅戰表達“奉陪到底”,兩國領導人有會晤以化解分歧的可能性?陳麒安說,很難說,世界各國要這樣承受關稅壁壘,像中美俄這樣的大國還過得去,地大物博、物產豐隆,糧食、礦產可自給自足,晶片技術、工業能力也很足夠,可是其他國家呢?會不會打到最後,都兩敗俱傷?中美掛得住面子?
陳麒安向中評社說,當然面對美國壓力,將有助中國,國人會自動支持國家,將更堅強面對美國的挑戰,人民與政府共體時艱,民眾會更支持領導人,政治會更穩定;反之像美國,民眾經濟受影響會抗議,要求下台,政治會更動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