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25年10月21日,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前排中)在東京的首相官邸率閣僚合影。(圖片來源:新華社) |
中評社北京11月1日電(記者 陳思遠)日本自民黨總裁高市早苗10月21日在臨時國會眾議院和參議院首相指名選舉中均勝出,當選日本第104任首相。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東北亞研究所研究員霍建崗分析指出,高市上台反映出日本政壇右傾化趨勢加深,是自民黨為爭取極右翼選民的現實選擇。在對華關係上,高市一方面表達對中國等鄰國軍事動向的“嚴重關切”,另一方面也強調繼續推動中日戰略互惠關係,體現出日本政府對華政策的矛盾心態。未來中日關係走向,仍需密切觀察其具體政策行動。
霍建崗認為,高市早苗上台反映出日本政壇右傾化趨勢的深化。以往立場相對較極端的政治家在自民黨內難以躋身核心。但近年來極右翼勢力上升使自民黨為爭取選民支持,更傾向於推舉與極右翼立場相近的政治人物。高市早苗的勝出正是在這一政治生態變化下的結果。
在中日關係方面,霍建崗表示,高市早苗上台後的具體政策影響尚待觀察。她在施政演說中既表達對中國等鄰國軍事動向的“嚴重關切”,也提及推動中日“戰略互惠關係”發展。“這說明了日本既想在對華關係中展現強硬姿態,同時又離不開中國的矛盾心理。”霍建崗說,未來,其政策走向需通過實際舉措進一步判斷。
此前因“安倍女孩”身份及曾表態若出任首相將繼續參拜靖國神社,高市早苗在歷史問題上的立場一直備受關注,其相關態度是否會進一步破壞中日之間的政治信任度?霍建崗指出,從實際行動來看,在近期的秋季大祭中,高市早苗並未前往靖國神社參拜,這一行為背後存在多重考量。
一方面,參拜靖國神社會引發中、韓等國的反對,美國對此也未必認同,將直接損害日本與多國的關係,這是高市早苗必須正視的現實。尤其在她的施政演說中,明確強調要深化日美韓、日美菲、日美澳印等多邊安全合作機制,若在靖國神社問題上肆意行事,將與這一外交方向相悖,因此她在該問題上會進行政治權衡。
另一方面,霍建崗分析,對歷史問題的評估不應僅看靖國神社參拜一事,還需關注教科書、慰安婦等議題動向。高市早苗在歷史問題上的立場相較於石破茂更為右傾,即便在參拜問題上暫時收斂,仍可能在其它僅涉及中日矛盾的議題上採取強硬舉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