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智庫匯聚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余來明答中評:促兩岸交流 正台灣光復史觀
http://www.crntt.tw   2025-10-23 00:34:49
武漢大學台灣研究所所長余來明(中評社 陳思遠攝)
  中評社北京10月23日電(記者 陳思遠)在台灣光復80周年的歷史節點,武漢大學台灣研究所所長余來明就如何促進兩岸交流、正確認識台灣光復的歷史和現實意義等議題接受中評社記者採訪。余來明表示,兩岸交流應擴大科技、學術等領域協作,突破“泛政治化”干擾。針對民進黨篡改殖民歷史、構建虛假敘事誤導台灣青年的行徑,需從學術層面釐清台灣光復與中國近代史的關聯,幫助台灣同胞尤其是青年形成正確歷史認知。

  余來明表示,從當前交流現狀來看,兩岸民間交流依舊豐富,雙方在共同認知與關注的問題上存在諸多共同點。以電視劇《沉默的榮耀》、歌曲《沒出息》在台灣引發關注為例,足以證明兩岸民眾對歷史、現實相關內容的興趣高度契合,能夠形成深度文化共鳴。

  余來明指出,民進黨正千方百計阻撓兩岸文化交流,通過一系列政策製造交流壁壘、持續煽動對立情緒,其核心目的是推進“去中國化”,為台獨分裂圖謀服務。但他強調,兩岸在數千年中華文化滋養下,民眾的語言、學習的文化內容及內在思維具有高度一致性,民進黨試圖借政治手段隔絕兩岸、阻斷文化淵源的做法,違背歷史潮流與文化規律。他認為,在數字時代,任何力量都無法阻擋民眾對感興趣內容的關注。

  余來明表示,不少民眾因擔心引發麻煩從而對兩岸交流產生迴避心理。這種由政策障礙引發的“交流心理障礙”若長期延續,將對兩岸各領域交往造成嚴重衝擊。無論是學術、經濟還是文化層面,“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迴避心態會讓兩岸民眾逐漸減少建立密切聯繫的意願,最終破壞兩岸各層面正常交往的基礎,其後續負面影響將十分深遠。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