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上海東亞研究所研究員包承柯(中評社資料圖) |
中評社香港10月22日電(記者 盧哲)中國國民黨18日舉行黨主席選舉,候選人鄭麗文當選新任黨主席。上海東亞研究所研究員包承柯接受中評社記者專訪時表示,鄭麗文在國民黨內資歷尚不深,修復和改革國民黨是個非常艱難的任務。她不僅需要面對兩岸問題的考驗,也需要面對黨內團結的考驗,又要做到兩者之間的動態平衡,以獲得國民黨內的支持。包承柯認為,鄭麗文首先應該要向國民黨內其他五位主席候選人發出團結的信號。國民黨沒有分裂的本錢,衹有黨內的團結和穩定才能在台灣政壇上有所作為。
包承柯表示,10月18日晚國民黨主席選舉結果出爐,原國民黨文傳會主委鄭麗文脫穎而出,當選為國民黨第一個非建制派路線的黨主席。“國民黨由此受到巨大衝擊,這無疑是國民黨這個百年老黨面臨的新挑戰。”
包承柯認為,鄭麗文當選為國民黨主席後遇到的第一個問題是,這次參加國民黨主席選舉的投票率並不高,有33萬黨員的國民黨,正式參加黨主席選舉的黨員不及黨員總人數的40%——即約13萬黨員參加了投票,其中鄭麗文獲得65122張選票,得票率約為50.2%。如以33萬黨員為基數看,衹有約20%的黨員投了鄭麗文的票。“但是這些問題不全是鄭麗文魅力不足的問題,是國民黨機制內動員力量的問題,很多可以投票的黨員都沒有動員到,顯示出投票率很低的狀態。”
包承柯認為,鄭麗文的當選主要是參選準備做得比較早,“據瞭解她早在今年年初已經開始著手準備參加國民黨主席的競選,這為她爭取了很多時間”。而鄭麗文年紀輕,口才很好,說話很有激情,反應快,較接地氣,在參加國民黨內的競選會議上都是非常獲得聽眾掌聲的。再有,她在演講中真正抓住了國民黨內深藍民眾對中國大陸的感情——國民黨是百年老黨,剩下來的忠誠黨員都是一些深藍的老黨員為主。鄭麗文在競選中喊出“我是中國人”,並喊出“讓台灣人都可以說我是中國人”的口號,這要比其他候選人更能直接打動支持者的內心。包承柯直指:“能在黨主席選舉中喊出這樣的口號確實是鄭麗文成功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