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台港澳研究所副所長童立群(主辦方供圖) |
中評社香港4月13日電(記者 盧哲)由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中國社會科學院台灣研究所、上海市台灣研究會共同主辦的“兩岸關係發展態勢與內外影響因素”研討會日前在上海舉行。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台港澳研究所副所長童立群表示,台灣地區與歐盟及歐洲國家的關係(簡稱“台歐關係”)是蔡英文總統任內的重要“外交政績”。歐盟和許多歐洲國家,看重了台灣的“民主價值”,與台灣進行意識形態勾連。賴清德上台後,通過所謂“總合外交”策略,以“捍衛自由民主價值”為對外交往工具,與歐洲進行所謂“價值外交”,兜售其台獨主張,操作“台灣問題國際化”,嚴重威脅台海和平。中東歐是台灣對歐經營的重點地區。
童立群表示,首先,經貿關係“一降一升”凸顯台灣“芯片籌碼”。2024年台歐盟總體貿易量呈現下降趨勢,前11個月累計出口308.8億美元,比上一年同期減少27.5億美元,對荷蘭、德國、意大利、比利時、法國、西班牙出口下降。但與此同時,台灣對捷克、波蘭等中東歐國家,前11月出口大幅上升,尤其是台對捷克的出口增11.0億美元,對愛爾蘭、波蘭、匈牙利分別增2.3~5.4億美元。這一數字的背後,反映的是民進黨當局通過“芯片籌碼”對歐洲的政治經濟布局,是台灣與中東歐一些國家共同進行政治力強行干預市場的結果。
童立群說,由於台灣方面將中東歐視為政治上取得“突破”的區域,因此中東歐特別是捷克、立陶宛等國,將會被發展為未來台灣在歐洲重要的半導體供應鏈合作地。以捷克為例,近年來台灣企業包括鴻海、華碩、宏碁、友達紛紛在捷克投資設廠,捷克已成為台灣在歐洲的第 4 大投資地。2024年8月,台積電與英飛凌、恩智浦、博世聯合成立的台積電首個歐洲芯片製造工廠(ESMC)在德國舉行動工典禮。這是台積電在歐洲建立的首個芯片製造工廠,將重點為汽車和工業領域生產芯片。2024年底郭智輝赴捷克為“台灣貿易投資中心”揭牌,該中心鄰近台積電在德國德雷斯頓建立的首個芯片製造工廠,宣稱將為台灣中小企業提供投資布局一站式服務。未來,台灣在歐洲半導體投資策略將是以台積電德國廠為核心,與波蘭、捷克延伸形成歐洲“芯片三角”。
第二,政治人物竄訪頻繁待遇獲“突破”。台灣政治人物不斷在歐洲“刷存在感”。童立群表示,2024年3月蕭美琴以副領導人“當選人”身份赴立陶宛、捷克、波蘭及歐洲議會,受到歐洲議會第一副議長卡拉斯(Othmar Karas)高調接待;2024年10月,台灣地區前領導人蔡英文總統參加捷克反華“公元兩千論壇”,並赴法國及歐洲議會竄訪,蔡英文總統在卸任後,首次以“非官方身份”“出訪”歐洲,被民進黨當局以所謂“高規格禮遇”大肆宣傳。台外事部門負責人林佳龍林竄訪比利時、立陶宛及波蘭,他們在歐期間所獲得的接待,都更加公開、高調,也實現了“突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