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智庫匯聚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評關注:學者聚滬研討兩岸關係發展態勢
http://www.crntt.tw   2025-04-04 00:22:38
由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中國社會科學院台灣研究所、上海市台灣研究會共同主辦的“兩岸關係發展態勢與內外影響因素”研討會3月31日在上海舉辦(主辦方供圖)
  中評社香港4月4日電(中評社報導組)由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中國社會科學院台灣研究所、上海市台灣研究會共同主辦的“兩岸關係發展態勢與內外影響因素”研討會3月31日在上海舉辦。本次會議也是上研院台港澳所“創新工程”系列會議之一。會議由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任、上海市台灣研究會會長嚴安林和中國社科院台灣研究所副所長汪曙申致開幕詞並作總結。來自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中國社科院台灣研究所、中國社科院日本研究所、廈門大學台灣研究中心、上海市公共關係研究院、上海台灣研究所的學者圍繞台灣島內政局、兩岸關係發展態勢、影響兩岸關係發展的外部因素以及政策建議發表觀點,進行深入交流。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任、上海市台灣研究會會長嚴安林表示,直接決定與影響兩岸關係的國際、台灣島內和中國大陸三大要素,以及兩岸關係自身發展所累積力量基礎因素,在2025年將繼續分別是“不確定性較大”、“破壞性作用不小”、“促進性作用較強”和“穩定性較強”等四方面不同的顯著新變化。美國等外在國際因素、特別是特朗普政府台海政策,對兩岸關係影響將可能繼續是負面作用居大。

  嚴安林認為,台灣社會政治生態結構性變化、特別是賴清德當局台獨理念與政策及其在兩岸關係中的對抗性政策與行為,是2025年兩岸關係中最大的負面性、消極性與破壞性因素。而中國大陸綜合實力不斷壯大及持續、穩定的和平統一對台政策,是2025年兩岸關係中穩定性力量。兩岸關係40年交流與發展所累積基礎,是穩定與推動兩岸關係前行的基礎性力量。

  中國社會科學院台灣研究所副所長汪曙申表示,今後一個時期的國際局勢變亂交織,地緣安全競爭加劇,全球治理赤字擴大,信任赤字愈發明顯。美國對華政策的焦慮感、緊迫感及強硬立場不會逆轉,對華戰略競爭將更加突出安全化、民粹化、對抗化,並且將顯著地從權力現實主義和霸權轉移理論,認知和解讀中國政府的新時代國家統一理論與政策實踐。

  汪曙申認為,美國不改變霸權邏輯和零和思維,對中國統一的歷史進程採取抵制與阻撓的立場,將使台灣問題演變為中美價值觀和戰略利益的重大衝突點。特朗普2.0的交易思維和訛詐策略可能加劇台海地區的不穩定狀態。立足於大歷史和大戰略的邏輯,中國不致力於在印太地區或者全球範圍挑戰美國的地位,但毫不動搖追求國家的完全統一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努力在這一歷史進程中積極管理和穩定中美關係。對於特朗普2.0和賴清德台獨挑釁,中國政府將突出“反台獨”“反干涉”並重,加強風險控制和局勢塑造,堅定不移推進祖國統一大業。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