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智庫匯聚 】 【打 印】 
李德成答中評:藏傳佛教中國化有三大路徑
http://www.crntt.tw   2025-03-28 00:38:01
李德成就藏傳佛教相關回答記者提問。(中評社 陳思遠攝)
  中評社北京3月28日電(實習記者 陳思遠)中國記協3月27日上午舉行新聞茶座,中國藏學研究中心副總幹事、研究員李德成,圍繞“藏傳佛教活佛轉世的緣起、發展和傳承”進行介紹並回答中外記者提問。期間,李德成就藏傳佛教中國化議題回答中評社記者提問表示,新時代推進藏傳佛教中國化需從政治認同、文化融合、社會適應三方面入手,促進宗教與社會和諧發展。

  中評社記者提問道,藏傳佛教本身就是佛教中國化的產物,那麼在新時代,如何更好推進藏傳佛教中國化?藏傳佛教中國化的價值和必要性有哪些?

  關於藏傳佛教中國化進程,李德成回答說,公元7世紀中葉,佛教從尼泊爾和中國內地同時傳入西藏,這一時期被稱為佛教在西藏發展的“前弘期”。佛教傳入西藏之後,經過本土化發展,與當時西藏的傳統文化和中國文化相結合,到10世紀末完成了中國化進程,最終形成了具有我國地域性特徵、民族性特點、中華文化色彩、中國特色的宗教,即中國化的藏傳佛教,成為中國的本土宗教。所以說,從歷史維度上來看,我們認為藏傳佛教本身是中國化的產物。

  李德成認為,在新時代,推進藏傳佛教中國化主要從三個方面入手。第一,在政治上自覺認同,藏傳佛教界人士和信眾需要樹立正確的國家觀、民族觀、歷史觀和文化觀,增強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第二,在文化上自覺融合,藏傳佛教需要學習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將佛教教義與中華文化的核心價值觀相結合,使佛教文化更加貼近中國社會的實際需求。第三,在社會上積極適應,藏傳佛教界在保持傳統的同時,積極探索與現代社會相適應的發展模式,在服務社會的同時提升自身建設。這三個方面是一個綜合、系統的工程,需要藏傳佛教界自身在教育思想、管理制度、寺廟管理、傳播方式等層面都依照這三個方向,做出符合社會發展的、符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一種發展方式。這樣,能夠使其更好地適應社會主義社會的要求,促進宗教與社會的和諧發展。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