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題:當前中國宏觀經濟形勢分析及2025年展望 作者:國家信息中心課題組
【摘要】2024年以來,面對複雜多變的內外環境,中國加大宏觀調控力度,著力深化改革開放、擴大國內需求、優化經濟結構,經濟運行呈現總體平穩、穩中有進、質效向好的態勢。展望2025年,世界仍舊動蕩不安、衝突頻發,貿易摩擦風險會呈顯著上升,中國國內需求不足、轉型陣痛、企業內捲、房地產市場調整等問題依然存在,但在政策加力、改革發力、開放助力、轉型給力、增長潛力等多力協同作用下,新質生產力將加快形成,物價水平會有溫和回升,國內經濟將延續穩中有進態勢,預計2025年中國經濟增長將在4.8%左右。
一、2024年中國宏觀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
2024年以來,在政策效應持續釋放、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外需好於預期等因素作用下,中國經濟運行保持平穩、結構持續優化、質效不斷向好,呈現出“前高、中低、後升”態勢。
(一)經濟運行保持平穩
宏觀經濟穩定增長。2024年,中國GDP同比增長5%,在主要經濟體中居於前列,仍然是全球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隨著存量政策和一攬子增量政策持續發力顯效,市場銷售、服務業明顯回升,股市、樓市交易趨於活躍,企業和消費者的預期改善,支撑經濟企穩回升,全年呈現出“前高、中低、後升”態勢。
就業形勢總體穩定。經濟總體平穩為穩定擴大就業總量提供了支撑,叠加就業優先政策持續發力,就業市場總體平穩。2024年全國城鎮新增就業1256萬人,比上年同期增加12萬人,年底脫貧人口務工規模3305.2萬人。全年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平均為5.1%,比上年下降0.1個百分點。
物價水平低位運行。居民消費價格溫和上漲,全年CPI同比上漲0.2%,其中核心CPI同比上漲0.5%。工業品價格持續走低,PPI同比下降2.2%,其中生產資料價格下降2.5%、生活資料價格下降1.1%。經濟總體價格下跌,全年GDP平減指數同比下降0.8%。
國際收支總體平衡。2024年,中國國際收支繼續保持基本平衡。其中,經常賬戶順差4220億美元,與同期國內生產總值之比為2.2%,自2011年以來一直處於合理均衡區間。雙向跨境資本流動總體穩定有序,各類企業“走出去”整體合理有序。
(二)經濟結構持續優化
1.產業結構更趨均衡
2024年,三次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5.2%、38.6%和56.2%,較上年同期更加均衡。
工業生產成為推動經濟增長的重要產業。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8%,增幅同比加快1.2個百分點。一是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落地顯效,有力拉動了人工智能芯片、服務器等設備工器具和汽車、家電等消費品生產快速增長。二是工業品出口交貨值增速由負轉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出口交貨值同比增長5.1%,增幅同比加快8個百分點。三是低基數因素推高了工業生產增長數據。2023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僅增長4.6%,因而低基數因素推高了2024年工業生產增速。
服務業生產穩定增長。全年服務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增幅同比放緩0.8個百分點。其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金融業生產態勢良好,分別增長10.9%、10.4%和5.6%。全年服務業生產指數同比增長5.2%,增幅同比放緩2.9個百分點。
2.需求結構更加協調
2024年以來,外需好於預期,外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由負轉正,內外需結構以及需求內部結構不斷優化。最終消費支出、固定資本形成、淨出口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44.5%、25.2%和30.3%。
投資平穩增長、結構不斷優化。全年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3.2%。製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穩步推進,投資結構不斷優化。“兩新”政策——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帶動設備工器具購置投資增長15.7%,高於全部投資增速12.5個百分點,對全部投資增長貢獻率達到67.6%,拉動全部投資增長2.2個百分點;新質生產力培育壯大,帶動高技術產業投資同比增長8%;隨著超長期特別國債和地方政府專項債的發行使用,“兩重”——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和重點領域安全能力建設加快推進,基礎設施投資同比增長4.4%。
消費穩定增長、熱點消費較旺。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3.5%。新業態、服務類、政策類消費旺盛,直播帶貨、即時零售等新業態活躍,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增長6.5%,郵政快遞業務量同比增長21%;文旅消費、展演消費等服務消費快速增長,服務消費零售額同比增長6.2%;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效應加快釋放,特別是投入1500億元支持資金以來,家電、家居、新能源車等重點商品銷售明顯好轉。汽車方面,以舊換新超過680萬輛,帶動汽車銷售額達到9200億元;家電方面,八大類家電產品銷售6200多萬台,銷售額達到2700億元;家裝消費品方面,智能坐便器、掃地機器人、智能門鎖等產品銷售近6000萬件,銷售額達到1200億元。
外貿出口韌性十足、增長好於預期。全年中國出口額首次突破25萬億元,同比增長7.1%(以人民幣計價,下同),增幅同比提高6.5個百分點。資本密集型、技術密集型的高附加值產品出口持續增長,機電產品出口同比增長8.7%,占中國出口總額的59.4%。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進出口增長6.4%,占中國進出口總值的50.3%,首次超過50%。
(三)經濟質效不斷向好
2024年,中國經濟在實現量的合理增長的同時,高質量發展取得新進展,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加快形成。
創新發展取得新成效。全年高新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增長8.9%,增幅高於整體工業3.1個百分點。智能無人飛行器、智能車載設備、集成電路等製造業增加值分別增長53.5%、25.1%、18.3%,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增長10.9%。全社會研發投入不斷增加,對推動高科技產業發展、增強創新能力發揮重要作用。
協調發展水平持續改善。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等重大戰略推進實施,區域協調發展邁向更高水平。南水北調、西氣東輸、西電東送、東數西算等重大工程顯著改善了區域發展格局。全年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實際增長4.4%和6.3%,城鄉居民收入比由上年的2.39縮小至2.34。
綠色發展取得新成效。清潔能源體系加快建設,重點領域節能降碳有序推進,清潔能源占能源總量的比重穩步提高。全年新能源汽車產量同比增長38.7%。新能源汽車產量高速增長帶動配套產品充電樁產量較上年增長58.7%。
高水平對外開放深入推進。製造業外資准入限制“清零”,免簽國家範圍繼續擴大,外國人來華經商、旅游觀光、探親訪友熱度攀升。2024年,中國對聯合國統計分組中幾乎全部國家和地區都有進出口記錄,其中出口和進口夥伴分別比2023年增加了1個和4個,對160多個夥伴實現進出口增長。全國各口岸免簽入境外國人2011.5萬人次,同比上升112.3%。
共享發展取得新進步。守住兜牢民生底綫,做好應屆高校畢業生、農民工、脫貧人口、零就業家庭等重點人群就業工作,惠民生政策有力支撑了就業和民生改善。全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名義增長5.3%,快於GDP名義增速1.1個百分點。
二、2025年中國經濟發展環境更趨複雜
展望2025年,世界經濟將保持溫和增長,主要經濟體貨幣政策轉向寬鬆有助於經濟“軟著陸”,中國國內宏觀政策逆周期調節力度持續加碼,新質生產力穩步發展,經濟運行中積極因素增多,推動經濟增長延續穩中有進態勢。但同時,當今世界變亂交織,貿易壁壘、投資限制、科技圍堵等因素增多;國內仍然面臨需求不足、企業“內捲”、新舊動能轉換陣痛、房地產市場調整等問題。
(一)世界經濟延續溫和增長,貿易投資科技壁壘增多
從有利因素看,一是世界經濟總體延續復蘇態勢,發展中經濟體保持較快增長,發達經濟體增長趨穩。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秋季報告預計,2025年全球經濟增速為3.2%,低於3.4%的歷史平均水平。二是通脹壓力穩步緩解,主要經濟體進入降息周期,全球融資環境進一步寬鬆,有助於支撑經濟增長。經合組織(OECD)預計,2025年多數G20經濟體的通脹率將回到央行的目標水平。三是貿易復蘇保持韌性,世貿組織(WTO)預計全球貿易將溫和擴張,2025年世界商品貿易量將增長3.0%。
從不利因素看,一是特朗普再次執政帶來新的不確定性和國際環境深刻變化。特朗普堅持美國優先、逆全球化,對內減稅、對外加稅,退出《巴黎氣候協定》等都會帶來重大挑戰。二是全球孤立主義、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升級,提高關稅、反傾銷、反補貼調查等投資貿易限制措施不斷增多,導致全球投資貿易成本顯著增加,降低市場效率,拖累世界投資貿易與經濟增長。三是全球地緣政治衝突和民粹主義對全球治理的影響日益加大,巴以、黎以、伊以衝突複雜交織,烏克蘭危機延宕,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安全風險顯著上升,航運費用和生產成本等增加,大宗商品和金融市場不穩定因素增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