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智庫匯聚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新質生產力賦能大陸台企數字化轉型研究
http://www.crntt.tw   2025-04-09 00:10:28
(圖源:新華社)
  中評社╱題:新質生產力賦能大陸台企數字化轉型研究 作者:王勇(廈門),理學博士、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經濟研究所所長\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協同創新中心經濟一體化平台副教授、廈門大學台灣研究中心研究員、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港澳台研究中心研究員

  【摘要】新質生產力是以科技創新為主要驅動力量,以培育和形成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為主要支撑的生產力。新質生產力側重於利用知識和技能提升生產效率。新質生產力所強調的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的特徵將為台企在大陸投資發展創造出難得的新機遇和利好,為台企在大陸發展提供新的發展空間。基於此,以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統籌推進數字經濟建設,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全面賦能數字營商環境優化、數字產業協同發展等,有助於推動大陸台企數字化轉型,促進大陸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進而推動大陸實現以創新為驅動力的高質量發展,為大陸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奠定堅實的物質技術基礎。

  2023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黑龍江調研期間強調,“整合科技創新資源,引領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①。新質生產力是以科技創新為主要驅動力量,以培育和形成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為主要支撑的生產力。新質生產力側重於利用知識和技能提升生產效率。同年9月12日,《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支持福建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 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的意見》中指出“推動在閩台企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②。基於此,以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統籌推進數字經濟建設,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全面賦能數字營商環境優化、數字產業協同發展等,有助於推動大陸台企數字化轉型,促進大陸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進而推動大陸實現以創新為驅動力的高質量發展,為大陸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奠定堅實的物質技術基礎。

  一、新質生產力對台企在大陸投資發展的影響

  (一)新質生產力的實質意涵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新質生產力是創新起主導作用,擺脫傳統經濟增長方式的生產力發展路徑,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特徵,符合新發展理念的先進生產力質態”③。首先,從經濟發展角度看,新質生產力通過科技創新和應用,引領經濟發展模式從傳統向更高效、智能化的方向轉變,促進新商業模式和新產業形態的湧現④;其次,從社會全面進步角度看,新質生產力通過技術創新在教育、醫療、文化等領域的應用,使社會服務更加普及和便捷,很大程度提升了社會公平性和包容性,增進了公民福祉;再者,從文化繁榮發展角度看,新質生產力可以使信息技術革新與文化創意深度融合,拓寬了文化傳播渠道,豐富了文化表現形式,促進了文化多樣性和文化創新;另外,從綠色發展的角度看,新質生產力通過發展清潔能源、節能減排技術和循環經濟,促進了生產和生活方式的綠色轉型,推動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此外,從國際競爭力角度看,新質生產力通過提升國家科技水平和創新能力,不僅提升了國家的硬實力,也提高了國家的軟實力。

  與此同時,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關鍵要素體現為:勞動者、勞動資料、勞動對象⑤。一方面,新質生產力的第一要素是更高素質的勞動者。由於新質生產力對勞動者的知識和技能提出更高要求,而大陸目前亦在不斷優化和完善對人才的界定,提出熟練技術工人和大國工匠等,同期,台灣則擁有成熟完整的技術工程師及技工體系,基於此,將成為大陸近期進一步調整的方向和拓展兩岸合作的新領域。第二方面,新質生產力的動力源泉是更高技術含量的勞動資料。勞動資料涵蓋兩方面,一是包括新一代信息技術、先進製造技術、新材料技術等在內的實體形態生產工具。二是包括工業互聯網、工業軟件等在內的非實體形態生產工具。第三方面,新質生產力的物質基礎是更廣範圍的勞動對象。伴隨著科技創新的快速發展,勞動對象的拓展方向體現為:不斷面向深空、深海、深地擴展,新的物質資料不斷轉化為勞動對象,數據作為新型生產要素成為重要勞動對象。由此,新質生產力的實質內涵即為發展創新性技術以形成勞動者、勞動資料、勞動對象之間更有效的協調,其主要特徵是創新起主導作用,擺脫傳統經濟增長方式、生產力發展路徑是先進生產力,具有高技術、高效能、高質量特徵。

  (二)新質生產力對台企在大陸投資發展帶來的新機遇

  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將極大地推動大陸高質量發展。同時,新質生產力所強調的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的特徵也將為台企在大陸投資發展創造出難得的新機遇和利好,為台企在大陸發展提供新的發展空間。一方面,大陸對於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政府政策支持和推動,將為台企提供更多應用高新技術及設備創新發展的機遇,極大地鼓勵和促進台企在新產品開發和新技術應用上的投入與嘗試,為其提供更廣闊的市場和多元化的發展路徑,有助於進一步提升台企的技術水平和市場競爭力;另一方面,大陸在生物醫藥、大數據產業等新興產業領域擁有扎實的研究基礎、龐大的市場和豐富的人力資源,而台灣所具備的先進的管理經驗,將為大陸與台灣的企業合作提供強大的技術和市場基礎,有助於推動大陸與台灣的企業在生物醫藥、大數據產業等新興產業領域拓展更多合作,共同研發新的技術和設備,共同促進技術成果的轉化和應用,進而共同推動新興產業上中下游產業鏈的創新發展,實現大陸與台灣的資源優勢互補;再者,2024年大陸兩會將發展新質生產力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將會吸引更多台灣科技界、金融界等相關產業領域的台灣青年來大陸發展,基於台青在生產鏈創新、綠色化等方面觀念上擁有的比較優勢和大陸完善的產業基礎和配套設施,開展傳統產業的高新技術嫁接⑥和創業。

  二、大陸台企數字化轉型的現況及存在的問題

  (一)大陸台企數字化轉型的發展現況

  伴隨著大陸“十四五”規劃推動數字化發展的系列政策措施的出台,大陸將以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為主綫,統籌推進數字政府、數字經濟、數字社會建設,加快城市全域數字化轉型,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全面賦能城市治理現代化、數字營商環境優化、數字產業協同發展等,在此情形下,大陸台企積極投資“智造”能力建設,數字化轉型升級不斷加速。例如:冠捷顯示科技(廈門)有限公司運用自動化生產技術打造出多條工業機器人智能化生產綫,呈現為工業機器人在生產車間將大尺寸液晶面板自動搬運上傳送帶,機械手臂則快速精確對其噴膠、固化等;2020年,該企業還成立數字化委員會⑦,專門負責規劃、推動企業數字化轉型。在大陸投資生產高端女裝的台企欣賀股份有限公司積極“擁抱”數字化,推進企業生產數字化應用和信息化改革,呈現為在生產車間裡運用機器手開展刺綉和智能裁剪;此外,該企業於2020年在廈門積極打造智能化工廠,通過建立信息數據收集、分析系統,對門店終端及市場數據進行整合分析,反饋至研發設計、商品企劃、采購、生產等環節,用自動化和智能化的生產體系、物流體系解決服裝生產、供應鏈中的個性化、碎片化難題,提升了營運精細化程度;同時,該企業還通過軟件平台實現智能任務分配⑧,由機器人根據訂單智能揀選、搬運、存儲,實現新貨入庫、新貨出庫等業務多綫程處理。建霖健康家居股份有限公司作為大陸A股上市台企,攜手IBM公司,推進全面數字化進程⑨,加速產業轉型發展和商業模式創新,打造企業核心競爭力;期間,該企業積極推動包括數字化設計、智能製造賦能、數字化供應鏈、數字化營銷等在內的數字化轉型項目,從戰略、研發、產銷運營及支撑平台,分層構建數字化經營體系。

  (二)大陸台企數字化轉型存在的主要問題

  主要體現在八方面:第一方面,部分大陸台企的系統數據質量存在問題。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核心是數據,但數據質量問題卻成為部分台企數字化轉型的羈絆。一些台企的數據存在不準確、不完整等問題,導致決策失誤和效果不佳。而且,數據孤島現象也普遍存在,不同部門之間的數據難以共享和利用,影響了數字化轉型的推進。第二方面,大陸不同產業、行業領域和各地區的台企數字技術發展不均衡。其中,第三產業領域的台企數字化發展較為超前,但第一、二產業領域的台企數字化發展相對滯後。第三方面,製造業和高新技術產業領域的大陸台企在關鍵領域的核心技術對國外依賴性仍較大,對其數字化轉型形成嚴重制約。第四方面,數字技術尚未全產業鏈、全生命周期地融入到台企經營中。製造業是大陸台企數字化轉型的關鍵領域,但相較於發達國家,製造業台企數字化水平仍有較大差距。較多台企對數字技術的應用僅停留於服務等非生產環節,而企業生產的關鍵核心環節的數字化程度仍偏低。第五方面,大陸台企的產品供應鏈存在安全隱患。由於台企所生產的數字產品技術專業性強、製造工藝複雜,整個產品供應鏈涉及多個國家、廠商,使得這些台企的生產設備和提供的服務易被攻擊。例如:投資芯片製造業台企,其芯片生產綫涉及50多個行業⑩、數千道工序,零部件供應商來自多個國家,供應鏈安全風險防範任務艱巨。第六方面,大陸中小型台企數字化轉型人才短缺。目前,在大陸投資經營的中小型台企在進行數字經濟轉型時面臨數字人才、數字轉型規劃以及缺乏產業典範等方面的挑戰。第七方面,大陸台企推進數字化轉型面臨新型知識產權保護的問題。數字經濟的發展催生了商業秘密、數據權益等新的知識產權類型,當前對台企在大陸投資經營的知識產權法律體系中對數據權益等新型知識產權保護方面尚需有效優化。第八方面,部分大陸台企的組織結構和文化抵觸方面對數字化轉型形成障礙。數字化轉型要求企業具備靈活性和創新性,但部分在大陸從事傳統製造業的台企仍然采用層級式組織結構,導致信息傳遞緩慢、決策效率低下。這種企業組織結構阻礙了企業內部的創新和協作,使得企業在面對市場變化時難以迅速做出反應。與此同時,數字化轉型也是一場文化變革,部分台企的員工由於害怕失去現有利益或擔心無法適應新環境而對企業數字化轉型存在抵觸心理。

  三、新質生產力賦能大陸台企數字化轉型的路徑

  (一)基於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推進數字經濟建設以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

  新質生產力以其對生產要素的創新性配置,已成為增強中國經濟活力和創新能力的關鍵力量。這種配置包括傳統的生產要素如人力、資本、土地的優化使用,還涉及數據、知識等新型生產要素的高效利用。在當前數字經濟迅猛發展的背景下,數據資源被視為新型生產要素,是數字經濟時代最為關鍵的生產要素,對經濟發展具有決定性影響,將推動生產力發展水平不斷提升。數據的出現和應用,為勞動過程提供了除勞動、資本、土地等傳統生產要素之外的新的生產要素,以數據為核心實現了對各種生產要素的優化重組,促進了勞動效率的提升和結構的優化。同時,具有高技術含量、高效率、高價值的數據,不僅會催生大數據產業,增加了新的專業化分工環節,而且對勞動者和生產工具亦提出新的要求,從而激發各類生產要素的潛能,不斷提升各類生產要素的數智化水平⑪,由此加快新質生產力的形成和發展。

  基於上述,一方面,大陸各級地方政府應鼓勵數據資源的開放共享,提高數據資源的流通和利用效率,以支持智能製造和智慧城市等新興產業的發展;另一方面,大陸各級地方政府應充分運用數字技術,實現數據要素化與要素數據化,充分釋放數據要素紅利,同時,需搭建跨區域與跨主體的數字平台,強化數字化要素供應鏈體系,實現資本、人力向產業數字化、數字技術創新等領域傾斜;第三方面,大陸各級地方政府各部門應發揮主導作用,致力於構建技術服務平台,融通在大陸投資發展的大、中、小型台資企業、其他內外資企業的研發資源,實現數據等創新資源共享,提高數據資源的流通和利用效率,以支持智能製造等新興產業的發展,有效彌補基礎創新和產品開發之間的空白地帶,同時,推動大陸台企作為產業主體與其他在大陸投資的內外資企業強化以人工智能、雲計算和區塊鏈技術為代表的基礎設施建設,促進傳統產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第四方面,資本與技術的整合至關重要,大陸各級地方政府應積極推動資本市場化改革,從而更有效地將金融資源引向創新領域,特別是支持初創和技術型大陸台資企業,優化投資結構,提高直接融資比重,尤其是股權投資和創業投資,以促進大陸台資企業技術創新和產業數字化轉型升級。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