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4月13日電/蘭州大學政治與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蘭州大學印度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導師陳小鼎教授和蘭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研究生蔣昌宏在中評智庫基金會主辦的《中國評論》月刊326期發表專文《西方世界對“全球南方”的態度認知與政策取向》。作者認為:近年來,大國競爭與局域衝突激蕩交織,安全取向日益成為國家對外行為的主要考慮,世界政治隨之呈現出極端化態勢。面對“全球南方”的興起,以美國為首的西方世界國家同頻共振,就態度認知與政策取向達成基本共識。西方世界認為“全球南方”逐漸成為國際秩序變革的關鍵力量,戰略自主性凸顯並且利益訴求多元。西方世界對“全球南方”的戰略偏好聚焦於將中俄剝離“全球南方”、重視與新興經濟體的深度鏈接、注重氣候變化和人道主義援助合作等方面。為確保競爭優勢,西方世界通過構築盟伴體系、聯動區域組織、誘導新興國家競爭等舉措,試圖固化“全球北方”霸權地位,促成“壓俄遏華”國際戰線,分化“全球南方”,進一步實現自身的戰略利益。對西方世界政策取向的清醒認識有助於中國保持戰略定力、強化南南合作與引領“全球南方”的可持續發展。文章內容如下:
近年來,“全球南方”已然成為西方戰略界的流行詞。“全球南方”國家主要包括非洲大陸、拉美地區以及部分亞洲和大洋洲國家。2024年發布的慕尼黑安全會議報告顯示,西方七國集團(G7)國家的多數民眾認為,未來十年中國和其他一些“全球南方”國家將會更加強大,而西方國家將會停滯不前甚至走向衰落。西方世界密切關注“全球南方”的發展態勢。目前國內學界對“全球南方”的研究大多聚焦於對“全球南方”概念的源流辨析、以印度為代表的“全球南方”國家發展前景分析以及中國在“全球南方”的立場擔當,對西方世界如何認知“全球南方”的相關研究較少。鑒於此,本文將系統闡釋西方世界對“全球南方”的態度認知、戰略偏好與政策取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