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兼任研究員湯紹成。(中評社 張嘉文攝) |
中評社台北10月28日電(記者 張嘉文)中美元首將在亞太經合會(APEC)高峰會期間會晤,外界視此為美中貿易對峙的“關鍵止戰時刻”。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兼任研究員、亞太綜合研究院院長湯紹成向中評社指出,中美關係的緩和氛圍已經出現,但對台灣尤其是民進黨政府而言,反而壓力倍增,“綠營現在就像是熱鍋上的螞蟻一樣焦躁”。
湯紹成,德國波昂大學政治學博士,1996至2000年曾代表新黨當選第三屆國大代表,曾任中華兩岸人民文經交流促進會會長。現為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兼任研究員、亞太綜合研究院院長。鄭麗文也是第三屆國大代表。
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表示,過去兩天與中國貿易團隊的談判“已有重大進展”,形成一項“具體框架協議”,將待習特會時做最後拍板決定。其中關於稀土出口管制,中國決定將延後一年,同時重新檢討相關政策並恢復購買美國黃豆;美國則以“不對中國課徵100%關稅”作為互換。
湯紹成接受中評社訪問時分析,從近期中美互動來看,氛圍“還不錯”,中方在稀土、大豆、芬太尼等議題上都有調整空間,顯示願意釋出善意。相較之下,台灣問題是唯一難以撼動的敏感核心,這就要看特朗普怎麼回應了。
他指出,美國內部雖有如國務卿盧比歐等宣稱“不會拿台灣當籌碼”,但可信度堪憂,前總統拜登講這話也許還能信一點,但特朗普就不行了。
湯紹成說,特朗普是商人出身,凡事都講利益,對台灣而言,被當作籌碼是一定的,只是看開出的價碼有多高。而特朗普此刻仍想維持良好氛圍,為明年1月的北京訪問鋪路,同時也為美國期中選舉累積成果。
接下來要觀察的是特朗普在台灣問題上能退到什麼程度,湯紹成指出,這正是賴清德政府最擔心的情境。倘若特朗普在兩岸議題上作出讓步,民進黨勢必要跟著調整,“其實賴清德已經開始調整了”,從就職週年談話到雙十講話,都已刻意避免再提“兩國互不隸屬”等刺激性表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