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民黨前副秘書長張雅屏接受中評社訪問。(中評社 張嘉文攝) |
中評社台北5月1日電(記者 張嘉文)針對中國國民黨當前路線,國民黨前副秘書長張雅屏向中評社表示,所謂的“主流民意”,經過這幾年的演變,已是民進黨刻意製造出來的政治幻象,現在很難說中間路線還存在,尤其是綠營透過極化手段擴大自身支持者基礎,國民黨若不認清現實、仍以為模糊立場可以吸引更多選票,最終恐將首尾失據、步步退縮。
張雅屏為中山大學政治學博士,在馬英九競選台北市長時便投身參與輔選工作,也隨馬英九打過2008年、2012年大選,後來洪秀柱任國民黨主席任內,張雅屏出任國民黨副秘書長兼組發會主委。
張雅屏接受中評社訪問,談及目前國民黨主要政治人物,包括被視為2028大選熱門人選的台中市長盧秀燕,多半仍選擇“不沾鍋”策略,他說,這種維持中間形象的選擇,恰恰暴露出國民黨核心決策群對當前選民結構與台灣政局變化的錯誤理解。
他分析指出,盧秀燕確實有更多顧忌,盧明年即將卸任,下一步可能挑戰大位,因此更在意形象塑造,試圖扮演不偏不倚的“媽媽市長”,但這樣的角色設計,在今日被民進黨塑造的極化社會,恐怕很難突破重圍。
張雅屏說,台灣社會在民進黨長年操作下,早已出現極端對立的情勢。尤其是賴清德上台後,一連串操作持續將社會切割、標籤化,把非綠的另一邊都抹紅、抹黑,進而極大化民進黨的支持群體。
張雅屏認為,不為自己人辯護,還幻想能吸引對方選票,國民黨如果還相信所謂中道路線、主流民意,那就真的被騙了,因為放在目前情勢中,根本不存在。今日國民黨檯面上政治人物、內部中堅與幕僚群,政治思維大多仍停留在過去阿扁與馬英九共16年執政的經驗之中。
他說,那一代政治人物與幕僚助理,在當年體驗過中間路線的好處,因此認為衹有不偏不倚才是正解。但問題是,民進黨已經改變策略,擁抱極化、動員對立、將自己的基本盤極大化,不尋求中間路線了,而國民黨卻還活在過去的迷思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