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尹啟銘參加和平之旅二十周年的回顧與前瞻紀念座談會。(中評社 黃筱筠攝) |
中評社台北4月30日電(記者 黃筱筠)馬英九執政時的經濟部長尹啟銘29日在一場座談會提及台灣的經濟狀況日表示,依照現在美國課徵高關稅,與美國過去要求新台幣對美元升值時結果一樣,就是產業外移、出口下挫、工廠關閉。加上台灣又沒有新興產業,也沒有加入經濟體,例如RCEP、CPTPP等,台灣都沒加入,台灣未來看不到出路。他更痛批,“賴政府”說要從零關稅談起,這是賣祖求榮,把籌碼都放出去。
尹啟銘在演說最後做成結論,從對外投資與出口趨勢,台灣正擴大“脫中傾美”現象。台灣對美貿易順差持續擴大,在特朗普對等關稅之下,被課徵32%高關稅,將產生企業外移、出口下挫效應、工廠倒閉潮等狀況發生。加上台灣缺乏新興主力產業下,台灣經濟將面臨重大困境。
海峽兩岸經貿文化交流協會29日在政大公企中心舉辦“和平之旅二十周年的回顧與前瞻”紀念座談會。尹啟銘進行主題“兩岸經貿交流合作與台灣經濟未來”演說。
2005年4月26日,時任國民黨主席連戰等一行近70人由台北啟程,展開為期八天的“和平之旅”。2005年4月29日,連戰與時任的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進行歷史性的會見,這是自1945年之後,國共兩黨最高領導人的首次會晤,會後雙方共同發布“兩岸和平發展共同願景”,作出“三點體認”,五個“促進工作”。
尹啟銘致詞幽默說,當時接到電話有這個座談會時,他剛好在大陸高山上、九寨溝上面,高原反應激烈,下山就已經忘掉這件事情。晚上睡不著後來才想今天這個演說的題目。他還笑說,這個題目一看到就枯燥乏味。
尹啟銘以“兩岸經貿交流合作與台灣經濟未來”為主題細說兩岸經濟從過去發展至今。從1978年大陸改革開放、1986年新台幣對美元持續大幅度升值、1990台灣開放對大陸投資。一直到對大陸開放台商到大陸投資,當時企業才有喘息機會。但2000年阿扁執政後,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當時強調要到大陸投資,後來便在2002年開放8寸晶圓廠赴大陸投資。“開放晶圓廠到大陸投資是阿扁執政的時候”。
他指出,2009年馬英九執政後他當“部長”,台灣開放大陸來台投資,2010年兩岸簽署ECFA,當時就想要簽訂兩岸經貿協議,但當時陸委會主委賴幸媛與前副主委傅棟成反對,希望3年後再提這個項目,但後來府內開會時,只有他們兩個反對,其他都贊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