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左)CJ公司在美國註冊外觀專利提供的文件。(網絡圖片);(中)韓國CJ食品旗下的必品閣餃子。(圖片來源:韓聯社);(右)韓國商販在首爾南大門市場的攤位上賣韓國傳統的圓形餃子。(圖片來源:法新社) |
中評社北京4月20日電/據大公報報導,韓國食品公司近日被曝在美國申請餃子的外觀專利獲准通過,引發爭議。有律師指,若中國公司在美國銷售的餃子與該專利的特徵脗合,可能會構成侵權。餃子外觀是否擁有專利,在網絡上引起有關韓國“挪用”中國文化的討論。專業人士分析稱,此舉可能是一種公司營銷手段,若提供相關證據,可使該專利無效。
韓國CJ第一制糖股份有限公司(下稱“CJ公司”)17日宣布,該公司旗下的必品閣(Bibigo)餃子已獲得以“兩排細條紋重復的形狀”為特徵的餃子形狀的外觀專利。CJ公司於2010年進入美國市場,必品閣餃子是該公司的主要出口產品,也是其在北美市場的頭號暢銷品,在美國餃子消費市場上占據42%的份額。CJ公司表示,此前必品閣餃子的產品還沒有擁有外觀專利,該公司已搶先申請了專利。由於獲批的外觀專利,其形狀、包法與中國餃子非常類似,引發韓國“挪用”中國文化的爭議。
中餐館賣餃子或侵權
美國專利商標局官網顯示,CJ公司上傳了14張不同角度的餃子照片,將擁有該外觀專利的餃子列明為具有14至16道順時針螺旋折痕、底部平坦、頂部有半圓形面皮隆起等核心特徵,並附以毫米級精度的3D建模圖。文件顯示,CJ公司在美國註冊的餃子外觀專利於2023年2月24日申請,生效日期為今年4月8日,專利保護期限15年。該專利的申請文件引用的是韓國的專利優先權,即現在韓國申請專利,再到國外申請。除了在美國,CJ公司在日本、韓國以及世界產權組織都註冊了餃子外觀專利。不過,該專利保護範圍僅限於外觀設計,即特定的形狀和裝飾性紋路,而並非餃子這一食物本身或其傳統的做法。
此事引發廣泛關注,中國網民對此感到憤怒,表示餃子是中國傳統主食,CJ公司“偷走中國餃子”。有網友表示,註冊外觀專利“簡直是兒戲,就像意式薄餅這類食物形狀都大同小異,要是大家都去註冊外觀,那以後意式薄餅不授權就吃不了。”還有網友調侃稱,“包出這種形狀的餃子會被奶奶追著打的。”還有居住在美國的網友則反問,若在美國開中餐廳賣餃子是否算侵權。
有版權律師表示,該專利的申請過程中,存在很多法律漏洞,比如該專利缺乏新穎性,以及與中國餃子沒有顯著性差異等。若華人華僑和相關企業沒有主動提出該專利的無效申請,專利生效後,未來在美國的中餐廳以及相關企業都可能會面臨侵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