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榮譽退休教授廖達琪接受中評社專訪。(中評社 張穎齊攝) |
中評社台北10月22日電(記者 張穎齊)本月底可能的中美領導人會晤,台灣議題受關注。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榮譽退休教授廖達琪接受中評社專訪指出,中美領導人會面,台灣勢必成為焦點之一,但美國總統特朗普應頂多重申不支持台獨,不會說將台灣讓步給中國大陸,因台積電還是很重要,特朗普不會放棄自身籌碼及利益。
“特朗普不會主動協防台灣,他要的是台灣自己出錢、自己防衛。”廖達琪指出,美方希望台灣在“國防”預算上達GDP的5%(現約2.45%),特朗普對歐盟、台灣等要求都一致,就是買美國武器,美國可提供軍制訓練,以支撐美國軍工產業,因美國債台高築。
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10月31日至11月1日在韓國慶州舉辦。中美領導人可望會晤。針對中國大陸是否有可能“入侵”台灣?特朗普20日表示,台灣是中國“眼中的蘋果”,但他不認為中國想要這麼做,他現在也看不出來中國會這麼做,他預期中美領導人會面會討論到台灣議題。
廖達琪向中評社分析,特朗普行事風格難以預測,他不喜歡被控制與預設劇本,而偏好透過戲劇化操作來主導外交節奏。特朗普重視權力掌控,他會談台灣,但不會讓中國領導人覺得美國退讓。她認為,特朗普即使再度與中國領導人互動,談判仍以“美國利益”為核心,雙方在台灣議題上幾乎沒有妥協空間。
廖達琪,美國密西根大學政治學博士,現任台灣民主基金會執行長。歷任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教授、圖書館館長兼美國中心主任;史丹佛大學胡佛研究所、中研院社會學研究所、美國密西根大學政治系訪問學者、高雄市選舉委員會選舉委員、行政院研考會”服務品質獎章評鑑委員等。
她說,美國目前對中國仍保持高度警戒,尤其在高科技與半導體領域的“去風險化”政策尚未完成。台積電在全球高階製程佔9成產能,美方視台灣為戰略關鍵,但同時也積極推動生產鏈多元化。美國希望台積電赴美設廠、降低供應風險,最終達成五五分的生產比例,甚至希望晶片供應能完全不依賴台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