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中台灣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潘兆民:中國閱兵展現實力 美調整重點戰略
http://www.crntt.tw   2025-09-09 00:28:11
東海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授、兩岸關係研究院執行長潘兆民。(中評社 方敬為攝)
  中評社台中9月9日電(記者 方敬為)美國官方新版《國防戰略》(National Defense Strategy)草案調整戰略重點為“優先保護美國本土”。東海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授、兩岸關係研究院執行長潘兆民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美國戰略調整,巧在中國九三閱兵後,不禁讓人聯想到與中國軍力展現有關。九三閱兵有多重效應,除了軍事實力的威懾,也包括掌握二戰勝利的詮釋話語權,重塑國際秩序等。

  潘兆民,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博士,現任東海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授、兩岸關係研究院執行長、台灣中區教授協會常務理事,曾任東海大學國際教育合作處副國際長、東海大學就業輔導暨校友聯絡室主任、美國紐約州立大學政治系訪問學者及上海復旦大學訪問學者。

  今年逢抗日戰爭勝利80周年,中國舉辦系列紀念活動,並在9月3日舉辦閱兵式,震撼全球。9月5日美國媒體Politico獨家報導指出,五角大廈官員在新版《國防戰略》(NDS)草案中提議,將戰略重點改為優先保護美國本土及西半球,相較於美軍多年來聚焦應對中國的威脅,是一大轉向。

  分析九三閱兵效應,潘兆民表示,有軍事及國際戰略連結,九三閱兵的核心意義價值是為了紀念對日抗戰勝利80周年,過去中國大陸在毛澤東時期並不紀念九三勝利,是台灣政府在紀念,但現在的中國大陸選擇把相關紀念納入官方敘事,以掌握二戰勝利的話語權,中國並將中華民族對日抗戰的犧牲奉獻,置於“全體中國人”的高度來做紀念,以此增進全球華人的認同感,並呼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理念。

  在外部連結方面,潘兆民指出,這次九三閱兵在展示解放軍的軍備硬體與新型戰力方面有明顯的延伸,除傳統陸海空與導彈方隊外,亦公開亮相包括多型高超音速、高機動載具、新型巡航與遠端打擊導彈、激光武器系統、無人潛航器與各類無人載具等,這些項目在公開報導中被列舉為此次閱兵的重點裝備,顯示中國不僅在彈道與巡航打擊能力上擴張,也在電磁、定向能與無人化戰力上有實質示範。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