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大財務金融系兼任教授劉憶如。(中評社 張嘉文攝) |
中評社台北4月18日電(記者 張嘉文)針對美國總統特朗普發起的對等關稅政策,讓全球震盪,前財政部長、台灣大學財務金融系兼任教授劉憶如今天在一場論壇上表示,在特朗普對全球點火關稅戰,並引燃眾人對美元霸權的疑慮之際,美元公債並未再像以前一樣成為避風港,美債價格上周隨著美股重挫。
因此,劉憶如說,國際金融市場對於是否“去美元化”的討論近來已更加鮮明,在特朗普4月2日“美國解放日”的對等關稅政策後,過去50多年來“美元霸權”的地位,是否也要同時要被解放,甚至所謂“美國例外原則”是否也已接近尾聲,已留下問號。
香港北威國際集團今天下午舉行“特朗普關稅戰 全球風暴”論壇,包括前財政部長、台灣大學財務金融系兼任教授劉憶如,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科學院講座教授楊永明、外貿協會資深顧問李牮斯、淡江大學兩岸關係研究中心主任張五岳、萬寶投顧董事長朱成志等人出席與談。
劉憶如以“特朗普關稅戰的目的?能達到嗎?”為題與談,她說,特朗普想藉這場關稅戰關稅戰減少美國貿易逆差,但看起來無法達到,最主要的原因是貿易逆差其實是一個國家總體經濟結構的結果,而非原因。因此想要解決美國長期的貿易逆差,還是須從總體層面著手。
劉憶如說,總體經濟學最基本的公式告訴我們,一個國家的貿易順差恆等於這個國家總生產與國內總需求的差距,而國內總需求,也就是俗稱的內需,包括民間消費、民間投資及政府支出等三大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