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婦聯會主委雷倩接中評社訪問。(中評社 張嘉文攝) |
中評社台北4月17日電(記者 張嘉文)針對中美關稅大戰全面升級,中華婦女聯合會主任委員雷倩接受中評社專訪時直言,由美國總統特朗普發起的這場關稅戰,本質早已超出經貿範疇,進入全球標準制定權與貨幣霸權的結構性競爭。她強調,若當前趨勢持續推進,至2035年,世界可能不再遵循“美國標準”,而將邁入“中國標準”的新時代。
雷倩是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安娜伯格學院傳播學博士,歷任立委、海南大學“一帶一路”研究院高級研究員、美國廣播公司副總裁、信心希望聯盟主席等職,長期關注國際經貿議題。
對於美國總統特朗普提出的對等關稅政策,已演變成美中關稅大戰,雷倩接受中評社訪問時表示,美國經濟顧問委員會(CEA)主席斯蒂芬·米蘭(Stephen Miran)提出重構全球貿易體系的戰略藍圖本來就有盲點,但特朗普的執行層面因粗暴且粗糙,更讓美國陷入幾個戰略困境。
她分析,特朗普政府的激烈關稅措施,將導致全球貿易去“美國中心化”、去“美元化”,並推動儲備體系的多元化,最終削弱美國掌控全球經濟的能力。當美國試圖用高關稅和中國硬脫鉤,想從全球供應鏈中抽離中國這個關鍵供應方,實際上等於切斷自己穩定的供應來源。兩者相較之下,供給方(指中國)的回旋能力往往會比需求方(指美國)更強。
雷倩指出,若以當前趨勢推演,未來十年全球經濟將不再是美國的單極化,而是分裂為以美國與非美國為代表的多極體系。當非美體系開始發展出屬於自己的技術標準、產業協作模式與金融支付體系,世界標準將不再由美國獨掌。
雷倩強調,現在是2025年,中國製造2025計畫已經完成下一階段布局,到了2035年,中國標準很可能成為全球標準。而這個變化並非空談,她舉例指出,中國企業如寧德時代、隆基綠能、奇瑞汽車等,近年積極佈局歐洲,在匈牙利、波蘭、西班牙等地展開產業協作,建立起屬於中國的新能源與智能製造生態,所以中國與全世界新興市場正在創造另一個新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