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北台灣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張國葆:以哈缺互信 對加沙和平前景持保留
http://www.crntt.tw   2025-10-16 00:16:33
台灣前駐以色列代表、國民黨大陸事務部副主任張國葆接受中評社專訪。(中評社 張穎齊攝)
  中評社台北10月16日電(記者 張穎齊)以色列與哈瑪斯13日進行第一階段和平協議,交換人質與囚犯,在美國斡旋下,結束長達2年的加沙戰爭。台灣前駐以色列代表、國民黨大陸事務部副主任張國葆接受中評社專訪指出,這次停火主要是國際壓力與雙方內部現實因素所促成;美國總統特朗普雖在其中扮演斡旋角色,但動機帶有政治考量,協議缺乏互信與監督機制,他對未來和平前景仍抱持保留態度。

  在美國斡旋的結束戰爭計畫的關鍵第一階段,哈馬斯釋放了所有倖存的以色列人質,而以色列則釋放了近2千名巴勒斯坦囚犯和被拘留者。特朗普在首批人質與家人團聚後不久抵達以色列,並在以色列國會發表演說,宣告中東新紀元的歷史曙光。

  張國葆表示,這次停火的最大推力來自人道主義與國際壓力。戰爭拖長兩年,平民傷亡慘重、基礎設施被摧毀,國際社會與媒體對以巴雙方都施壓,要求開放人道救援通道、保護加薩平民。他指出,對以色列而言,維持國際形象與盟友支持是重要考量;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被指控為“種族滅絕戰犯”,國際刑事法院的壓力也使他不得不考慮讓步。

  張國葆,美國維吉尼亞大學政府及外交所碩士,曾任行政院新聞局國內新聞處長”、駐舊金山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新聞組長、駐洛杉磯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新聞組長、馬英九時期府機要室主任、府公共事務室兼代主任、第三局長兼大禮官、駐希臘台北代表處大使銜代表、“外交部國際傳播司長”、駐台拉維夫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大使”銜代表、陸委會、海基會要職等。

  張國葆向中評社分析,以色列釋放2千多名巴勒斯坦囚犯與被拘留者,哈瑪斯則交出倖存人質,雙方都在談判中尋求出路。哈瑪斯已失去還手力量,需要保存實力;以色列戰事再拖,軍事成本與國內壓力都會升高,因此雙方都選擇停火。

  他指出,埃及、卡達、土耳其等區域國家也在此次協議中扮演關鍵調停角色,促成了這場交換與停火。這些國家希望維持區域穩定,避免難民外溢與邊界安全惡化。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