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鐵道博物館第一階段將在7月31日開館,將開放電工場、總辦公室、技工養成所等6處古蹟建築。(照:鐵道博物館籌備處網站) |
中評社台北6月30日電/歷經9年古蹟修復及再利用各項軟硬體整備,位於台北市信義區市民大道五段的鐵道博物館第一階段將在7月31日開館,將開放電工場、總辦公室、技工養成所等6處古蹟建築。
台文化部長李遠開箱亮點展區,並與自己捐贈的“黃牛慢走,火車快飛”手稿相遇,當年他原將手稿丟垃圾桶,因鐵博館聯繫而拾回。
台灣鐵道博物館前身是台北機廠。台文化部今天表示,台北機廠原稱“台北鐵道工場”,1930年規劃自北門遷移鬆山、1935年完工啟用,肩負台灣火車維修、組裝、保養、修理等重責。2012年台北機廠遷移至富岡車輛基地後,在許多關心鐵道文化保存的民意代表及公民努力下,近17公頃的台北機廠於2015年獲全區指定為國定古蹟。
2016年,12月行政院核定“台北機廠活化轉型國家鐵道博物館園區實施計畫”;2019年修復工程開工、“國家鐵道博物館籌備處”揭牌,宣告正式展開“全區整備、分區修復、分期開放”工作;2023年文博會中,鐵博館籌備處則首度限期開放總辦公室、澡堂、鍛冶工場、客車工場等4大展區。
此次第一階段開館開放6處鐵博館古蹟空間,則包含柴電工場、總辦公室、技工養成所、材料試驗所、大禮堂及澡堂;常設展則規劃“動力.火車-柴電工場”、“移動與感動-鐵道上的文化與記憶”及“氤氳時代-員工澡堂”。
還有“文化中的台灣鐵道史”、“無限的火車情-台灣鐵道攝影家古仁榮”、“打開!組立工場”3個特展,以及“總辦公室”、“大禮堂的職工生活”2檔現地展。此外,另為孩童設計“親子空間”。
同時,貫穿鐵博館園區南北長達335公尺的南北通道,也將併隨第一階段開館開放行人通行,讓觀眾可以貼近觀賞園區的古蹟建築群,沿途眺望不同造型的工廠屋頂天際線變化。
鐵道博物館位於台北市信義區市民大道五段50號,預計7月31日上午9時30分開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