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竹東寧宮有上百流浪神明寄居,其中又以土地公最多。(中評社 盧誠輝攝) |
中評社新竹4月30日電(記者 盧誠輝)新竹東寧宮創建至今已有204年歷史,是全台少數供奉雙主神的廟宇,但鮮少人知道的是,該廟也是新竹市收容最多流浪神明的廟宇,許多被丟棄的神像都會集中到東寧宮來,至今已有上百尊流浪神明寄居,其中又以土地公最多。
新竹東寧宮在清道光年間的1821年創建,最早稱為“新竹嶽帝行宮”,主祀東嶽大帝,後來在日據時期,因皇民化運動讓該廟淪為廢墟,直到1950年,新竹地方仕紳原想以重建地藏庵名義申請,但不被政府接受,後改以祭祀鄭成功名義興建“東寧宮”,才獲政府通過,該廟在1952年完工落成。
廟方人員告訴中評社,新竹東寧宮從何時開始收容流浪神明已不可考,但光是近30年來就已收容超過上百尊流浪神明。由於廟方托神不收費,因此舉凡宮廟或家中被丟棄的神像都會被集中到東寧宮來,但因東寧宮空間有限,只要經過一段時間沒有供主來認領,廟方就會將流浪神明退神銷毀,以留出空間讓新進的神像寄居。
新竹東寧宮也是全台少數供奉雙主神的廟宇,主祀地藏王菩薩、東嶽仁聖大帝,配祀神農大帝(五穀先帝)、觀音佛祖、延平郡王、大眾爺公、枷楠爺、十殿閻君等諸神。每年舉辦的“下元節出巡遶境祈福活動”是新竹市每年重要的宮廟盛事之一。東寧宮長期熱衷於慈善活動,多次獲頒“宗教公益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