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華戰略學會資深研究員、前海軍中權軍艦艦長張競。(中評社 蔣繼平攝) |
中評社高雄10月28日電(記者 蔣繼平)針對美參議院外交委員會22日通過包括簡化冗長對台軍售程序的“豪豬”等4項涉及台灣法案,中華戰略學會資深研究員、前海軍中權軍艦艦長張競向中評社指出,實質效益不大,反而壓縮台灣可運用的對內宣傳打氣空間;這時候冒出挺台法案,反而像是替焦慮的賴政府壯膽、打強心針,因賴對美外交踢鐵板,又怕被中美強權當籌碼交易。
張競表示,當美、中兩個強權坐上餐桌時,台灣也只能躺在餐盤任人宰割,若不想被人出賣,就要掌握主動權,但不論對華盛頓掏心掏肺表態效忠到何種地步,只要價碼合適,還是有可能會被出賣。
張競,曾任海軍中權軍艦艦長,美國海軍戰爭學院畢業,英國赫爾大學政治學博士。現為中華戰略學會資深研究員,也在文藻外語大學執教國際關係等政治學入門課程。
美國聯邦參議院外交委員會22日上午口頭表決通過“豪豬”、“嚇阻中國侵略台灣”、“美國—台灣美洲夥伴”及“台灣國際團結”等4項涉及台灣的法案。
對此,張競表示,以“豪豬法案”來說,該法案是在簡化台灣對美軍事採購,受到美國《武器出口管制法》所約束之作業軍售流程,並透過立法縮短正式通知國會軍售時間,並且提高需要知會國會的金額門檻,讓台灣與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以及日本、澳洲、韓國、以色列等“北約+”(NATO Plus)成員享有同等軍售待遇。
張競表示,第一,台灣對美軍事採購幾乎所有個案金額,都遠超必須知會國會最低標準。第二,台灣利用公開對美軍事採購後,去產生美國力挺台灣的政治宣傳。以上述兩點來看,“豪豬法案”提出金額與作業規範調整構想,幾乎沒有實質意義,甚至會壓縮台灣試圖運用美國批准對台軍售,所能運用的宣傳打氣空間。
至於“嚇阻中國侵略台灣”、“美國—台灣美洲夥伴”以及“台灣國際團結法案”等3項法案,張競認為,內容都相對空洞,對行政部門缺乏強而有力的約束力,能否真正落實,必須審慎觀察其最後的定案文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