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台灣區遠洋魷魚暨秋刀魚漁船魚類輸出業同業公會(簡稱“魷秋公會”)理事長陳皇誠,出席高雄食品展時受訪。(中評社 蔣繼平攝) |
中評社高雄10月24日電(記者 蔣繼平)高雄國際食品展23日在高雄展覽館開展。台灣區遠洋魷魚暨秋刀魚漁船魚類輸出業同業公會(簡稱“魷秋公會”)理事長陳皇誠向中評社表示,今年魷魚產量比去年減半,但秋刀魚有補滿配額量,整體來說不會太差,能永續經營;但大陸收購秋刀魚沒以往這麼熱絡,可能與經濟有關,兩岸關係或多或少也有影響。
高雄國際食品展23日在高雄展覽館開幕,共有330家廠商參與,580個攤位,展出豐富多元的在地農漁食材、產品、加工包裝技術到智慧餐廚設備等,為餐飲及食品產業開拓多元商機。活動邁入第19年,主辦為對外貿易發展協會。
魷秋公會今年以“魷秋航海王”為主題第3度參展,結合創意互動與食魚教育,帶來寓教於樂的海洋體驗。攤位安排“桌遊闖關拿好禮”,讓孩子們認識魷魚、秋刀魚的產季、營養價值與友善海洋的永續概念,來完成一場“食魚教育”。
魷魚、秋刀魚均為遠洋漁種,台灣遠洋魷釣船會員船隻共107艘,每年12月遠赴大西洋阿根廷公海水域捕撈阿根廷魷魚,約6至7月回到高雄前鎮漁港卸魚整補、更換網燈具後,下半年度轉往西北太平洋海域,展開秋刀魚捕撈。
魷魚2024年產量12萬3407噸,秋刀魚2024年產量6萬9486公噸。針對產量與去年相較變化,魷秋公會理事長陳皇誠指出,今年相對去年有減少,去年魷魚產量11萬噸,今年剩5萬多噸;秋刀魚有抓滿今年的配額量,大約是6萬2千多噸左右。
針對關稅衝擊是否有影響,陳皇誠指出,很多都是透過第三地加工,目前也在持續關注包含像越南、大陸等第三地加工業者的狀況。短期會有影響,但以台灣優質品質,應該可以克服這些問題。歐美不愛吃有刺的水產,魷魚未來銷美要再觀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