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雲林縣北港朝天宮與縣政府推出“乙巳年北港進香旗”。圖(中)為雲林縣長張麗善。(雲林縣政府提供) |
中評社雲林4月28日電/“北港進香”於2024年由台文化部指定為台灣重要民俗,並認定雲林縣北港朝天宮為保存者。為永續百年香火與信仰傳統,廟方與雲林縣政府攜手推出“乙巳年北港進香旗”,雲林縣政府28日表示即日起在臉書“慢遊雲林”舉辦抽獎活動,希望藉此推動進香旗文化,用進香旗訴說“北港進香”的種種故事。
中國國民黨籍雲林縣長張麗善表示,進香旗是北港進香儀式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旗上繡有進香宮廟名號、信徒姓名、媽祖聖號,象徵人與神的聯繫憑證。百年來陪伴每名“香燈腳”抵達北港的進香旗,不僅承載地方信仰的榮耀與認同,也記錄進香沿途故事與情感記憶。
朝天宮提到,“北港進香”歷史可追溯至百餘年前,早年進香時人手1支進香旗,旗身材料為棉布或絲緞,旗桿頂端有葫蘆頭可插柱香,桿上繫錫香火袋與銅鈴,香火袋用來裝香灰,行走時銅鈴發出聲響,告知大家進香者的到來。
目前朝天宮共蒐集約700支古早進香旗,從清朝到日據時代都有,年代最久遠的為道光26年(西元1846年),已有179年歷史。“北港進香”成為重要民俗後,廟方著手推廣進香旗文化,除推出限量進香旗,也計畫設置進香旗工作坊。
雲林縣文觀處長陳璧君指出,“北港進香”每年有數千進香團參與,且保留完整科儀,包含迎請神尊進殿、結紅綾、團拜、刈火、回駕等。同時亦尊重各地宮廟的多元化儀式,如交香、請水、招軍請火等,因此獲文化部審議委員肯定,成為台灣重要民俗。
為迎接白沙屯媽祖進香團的到來,雲林縣政府即日起至5月11日,在臉書“慢遊雲林”舉辦抽獎活動,只要tag2名好友,留言“我想要乙巳年限定北港進香旗”,就有機會獲得進香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