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蘭花生物科技園區進駐業者發展協會理事長蔡中峰與祕書長林豐沛(右)一同受訪。(中評社 蔣繼平攝) |
中評社台南4月17日電(記者 蔣繼平)關稅大戰開打,台灣蘭花產業也掀赴美生產的討論。台灣蘭花生物科技園區進駐業者發展協會祕書長林豐沛接受中評社訪問指出,蘭花全球市場面臨飽和,開拓新興市場才有大幅變動,外銷牽涉各式各樣風險,包含這次地緣政治的關稅戰,維持台灣出口大苗到美國催花的外銷模式,成本風險高。供應鏈從“一地生產、行銷全球”變成“切割幾小段適地適種生產”會是趨勢,台灣應緊握貼進市場與品種研發。
蝴蝶蘭產業去年外銷產值新台幣49.4億元,佔花卉外銷產值65.4億元的76%,出口以美國40%(19.7億元)為大宗,其次為日本25%、越南11%、加拿大7%、澳大利亞5%。輸美以蝴蝶蘭種苗為大宗。
台灣蘭花生物科技園區進駐業者發展協會成員是以園區進駐業者為主,共有68家業者。台灣蘭花生物科技園區位於台南市後壁區,佔地面積175公頃,是全台最大的蘭花溫室產業聚落。台灣素有蘭花王國的美譽,但過去幾年,台灣蘭花的國際市場佔有率已見下降。
林豐沛表示,蝴蝶蘭產業經過20幾年的努力,其實已經花開全球,世界各地的家庭都可以買到蝴蝶蘭擺在家中,已是成熟市場,換句話說,供需的量已經到達飽和的情況。接下來除非有新興市場的開拓,否則就是持平、盤整等上下波動,要有大幅度成長是不可能的事情。
有關關稅戰造成的衝擊,林豐沛表示,這次因為地緣政治引起的關稅大戰,外界預估全球景氣都會面臨衰退的情況之下,關稅戰會導致通膨,商品太貴買不起導致通縮,整個經濟下滑,整體趨勢來看,產業會朝下滑的方向走。
由於台灣蘭花在美國市場主要競爭對手是荷蘭。針對是否要赴美生產苗株,林豐沛表示,因為外銷牽涉到各式各樣的風險,關稅、檢疫、運輸等,全球產業發展最末端為了獲取產業最大利潤,一定會想盡各種方法去降低風險,全球供應鏈會從“一地生產、行銷全球”,變成“切割成幾小段,適地適種去生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