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0月28日電/當前形勢下,如何繼續實施好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如何推進宏觀審慎管理體系建設?在27日舉行的2025金融街論壇年會開幕式上,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就市場關注的經濟金融熱點問題進行了回應。
堅持支持性的貨幣政策立場
9月末,社會融資規模存量同比增長8.7%,廣義貨幣(M2)餘額同比增長8.4%,人民幣貸款餘額同比增長6.6%,社會融資成本處於歷史低位……潘功勝介紹的一組金融數據,展現了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狀態。
新華社報導,潘功勝表示,一年多來,面對複雜嚴峻的國內外形勢,中國人民銀行堅持支持性的貨幣政策立場,綜合運用數量、價格、結構等多種貨幣政策工具,保持流動性充裕,為中國經濟回升向好和金融市場穩定運行創造了良好的貨幣金融環境。
去年,中國人民銀行在二級市場開始國債買賣操作,豐富了貨幣政策工具箱。
“今年初,考慮到債券市場供求不平衡壓力較大、市場風險有所累積,人民銀行暫停了國債買賣。目前,債市整體運行良好,人民銀行將恢復公開市場國債買賣操作。”潘功勝說。
談及未來貨幣政策走向,潘功勝表示,將繼續堅持支持性的貨幣政策立場,實施好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綜合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提供短期、中期、長期流動性安排,保持社會融資條件相對寬鬆。
徵信系統有助於打破信息不對稱,助力企業和個人融資。
“過去幾年,受新冠疫情等不可抗力影響,一些個人發生了債務逾期,雖然事後全額償還,但相關信用記錄仍持續影響其經濟生活。”潘功勝介紹,為幫助個人加快修復信用記錄,同時發揮違約信用記錄的約束效力,中國人民銀行正在研究實施一次性的個人信用救濟政策,對於疫情以來違約在一定金額以下且已歸還貸款的個人違約信息,將在徵信系統中不予展示。
據介紹,這項措施將在履行相關程序後,由中國人民銀行會同金融機構進行必要的技術準備,計畫在明年初執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