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在襄陽市樊城區好鄰居生鮮物流中心,兩台智能運送機器人在貨物運送軌道上相遇後,按優先級先後通過。(圖片來源:新華網) |
中評社北京4月26日電/據新華網報導,日前,國家知識產權局局長申長雨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介紹,2024年,我國知識產權強國建設邁出新步伐,專利數量和質量穩步提升。
從數量看,中國擁有的全球百強科技集群數量連續兩年位居世界各國之首,已成為全球人工智能專利最大擁有國;從質量看,知識產權保護為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地理標誌保護工作取得了積極進展。
人工智能發展勢頭良好
知識產權創造方面,2024年,我國共授權發明專利104.5萬件,核准註冊商標478.1萬件,登記著作權1063.1萬件,認定地理標誌產品36個,核准地理標誌作為集體商標、證明商標註冊125件,授予農業植物新品種權5797件、林草植物新品種權878件。在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的《2024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中,我國排名提升至第11位,擁有的全球百強科技集群數量達到26個,連續兩年位居世界各國之首。
知識產權運用方面,完成對2700餘所高校和科研機構134.9萬件存量專利的盤點和價值分析。2024年,我國知識產權使用費進出口額達3987.1億元,同比增長5.9%。
在版權產業經濟貢獻方面,據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調研,2023年,我國版權產業增加值達9.38萬億元人民幣,占GDP比重7.44%;城鎮版權產業就業人數為1573.99萬人,占全國總人數的9.62%;版權產業的商品出口額為4146.13億美元,占全國商品出口總額的12.27%,連續多年穩定在11%以上。
人工智能領域發展勢頭良好。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報告顯示,我國已成為全球人工智能專利最大擁有國,占比達60%。申長雨介紹,近年來,國家知識產權局深入推進人工智能領域知識產權制度創新,積極回應和解決有關人工智能專利申請主體、保護客體、審查標準等熱點問題。未來,將加快建立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領域新業態知識產權保護規則,加大人工智能領域專利申請按需審查服務力度,指導建設人工智能領域專利池,推動完善相關國際規則和標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