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4月24日電/據新華社報導,核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核事業發展的生命線。當前我國核電廠安全情況如何?對聚變的輻射安全監管有哪些要求?生態環境部23日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我國核與輻射安全監管相關情況。
核電機組保持良好安全業績
生態環境部核電安全監管司司長侯英東介紹,截至目前,我國大陸地區已頒發運行許可證的核電機組58台,頒發建造許可證的核電機組31台,核准待建機組13台,機組總數達102台,裝機容量為1.13億千瓦,規模居於全球第一。
他說,我國大陸地區核電機組已安全運行600多堆年,一直保持良好安全業績。根據世界核電運營者協會(WANO)最新的全球核電機組業績指標數據統計,我國大陸地區核電機組指標82.18%達到優秀值(前1/10),84.79%達到先進值(前1/4),92.07%達到中值(前1/2),繼續保持全球領先水平。在建機組建造質量整體受控。
侯英東表示,核電廠是抗震設防要求極高的工程項目,在核電廠的選址、設計和運行過程中都要充分考慮地震等自然災害的影響,並配置相應的防護和管理措施。目前,我國核電廠廠址均遠離發震構造,附近不存在能動斷層,地震危害性較低,並充分考慮了暴雨、洪水、海嘯等自然災害的影響。“核電廠在面對地震等極端自然災害方面,安全是有保證的。”他說。
我國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輻射環境監測網
生活中的輻射無處不在。生態環境部核設施安全監管司司長李治國介紹,輻射環境監測是核安全工作的基礎性工作,發揮著“耳目”和“哨兵”的作用。經過多年建設,我國已形成了輻射環境質量監測網絡和重點核設施周邊輻射監督性監測網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