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賴清德出口轉內銷碰壁 袁鶴齡:恐怕更極端
http://www.crntt.tw   2025-05-02 00:29:37
逢甲大學EMBA兼任教授袁鶴齡。(中評社 方敬為攝)
  中評社台中5月2日電(記者 方敬為)賴清德未出席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葬禮彌撒,由代表陳建仁參加,引發討論。逢甲大學EMBA兼任教授袁鶴齡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照理說教廷與台灣有邦交關係,賴清德出席應當沒問題,但政府卻派代表出席,顯然當中有“國際形勢”的壓力,這點延伸到賴清德520之後,外傳有意出訪拉美友邦並過境美國,很可能也不甚樂觀。

  袁鶴齡認為,賴清德當前面對美國對等關稅衝擊經濟的壓力,內部施政民調表現又低迷,且大罷免行動加劇社會對立的情況下,透過“外交”表現“出口轉內銷”會是舒緩的方式之一,但若連出口轉內銷都碰壁,恐怕會對內採取更為極端的路線,值得觀察。

  袁鶴齡,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政治學博士、美國俄亥俄大學國際事務碩士、東吳大學政治系學士。逢甲大學EMBA兼任教授、中華台商研究學會理事長,曾任台中科技大學教授兼國際事務長等職。

  教宗方濟各今年4月21日逝世,由於教廷是台灣在歐唯一的邦交,賴清德積極爭取親自出席教宗喪禮,比照阿扁、馬英九的出訪前例,但與教廷經過一番交涉後,府方宣布,指派陳建仁代表台灣出席教宗喪禮。

  袁鶴齡表示,賴清德未親自出席方濟各的葬禮,顯然有難言之隱,無論是外界解讀教廷有意拓展在中國大陸傳教,又或者其他考量,總而言之,就是國際政治現實之下的結果,尤其當中國大陸的影響力日益顯著,加上兩岸關係緊張,教廷自然不希望節外生枝,這點顯示出,民進黨“賴政府”當前的“外交”與兩岸路線,對台灣在國際事務上的空間,並沒有正面幫助。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