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菜市場都四處可見民進黨由黨公職站上第一線協助推動 大罷免藍委。(中評社 張嘉文攝) |
中評社台北4月14日電(記者 張嘉文)針對美國總統特朗普的關稅風暴,“賴政府”一度面臨重大考驗,股匯市震盪、產業界恐慌,台美關係面臨嚴峻挑戰;但在美方宣布暫緩90天實施新關稅後,綠營如釋重負,迅速操作焦點轉回內政戰場,重新啟動包括大罷免、操作“陸諜”案與國安修法排程齊發。
“反中、打藍” 看來仍是綠營接下來的焦點,尤其在綠營內部近期恰巧多起“陸諜”案集中曝光,形成“陸諜無所不在”的社會氛圍,接下來綠營操作國安或者是有關賴17條的修法,正好讓在野最大黨、中國國民黨陷入進退維谷,一旦表態反對即遭抹紅標籤化,等同被掐住咽喉,難以反擊。
只是這波關稅風暴,是地緣經濟格局重整的前哨戰,以台灣仰賴出口導向的產業結構,恐在高關稅與供應鏈重組下,面臨外單轉移、生產移轉或者產能過剩等壓力。且美方雖暫緩徵稅,但對台灣擬課10%關稅的方向未變,甚至傳出半導體等高科技產業可能成為下一波課徵關對象,台灣產業的困境仍在。
但目前看來,執政的綠營對內是刻意淡化衝擊,對美則主張建立“零關稅”制度,並以擴大採購美國能源、加強對美投資作為示好,先低姿態再談判的做法,已引發外界對美談判籌碼過於單薄的質疑,到最後受苦的仍是台灣產業經濟和民生,民意是否反彈,值得後續關注。
美國對台擬課高關稅一事,在特朗普政府決定暫緩90天後暫告平息,原本火線上的“賴政府”得以化解燃眉之急。只是這段緩衝期並未見到民進黨針對產業衝擊展開實質重整,反而重啟大罷免議題,另一方面強打國安議題升高反中氛圍,希望結合罷免攻防,嘗試轉移施政焦點。
以這兩天綠營舉辦的政策宣講,行政院長卓榮泰帶頭衝政治,且一再強調要防範中國大陸接下來透過台灣洗產地等調性,都顯示綠營在面對美國關稅壓力暫緩的情況下,積極操作反中議題,試圖轉移焦點,並透過政策宣講會推動大罷免行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