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李應博(中評社資料圖) |
中評社北京10月30日電(作者 李應博)今年是抗日戰爭勝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也是台灣光復80周年。全國人大常委會近日正式通過設立台灣光復紀念日,這一舉措具有深遠意義。祖國完全統一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國式現代化征途上必須達成的目標。國家統一和民族復興已進入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銘記歷史、捍衛主權、守護家園,是兩岸同胞的共同責任;團結一心、砥礪前行,是炎黃子孫屹立於時代潮頭的堅實根基。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我們始終尊重、關愛、造福台灣同胞,繼續致力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深化兩岸各領域融合發展,完善增進台灣同胞福祉的制度和政策,推動兩岸共同弘揚中華文化,促進兩岸同胞心靈契合。”面向“十五五”,兩岸經濟前景依然廣闊,兩岸產業合作與科技創新合作依然大有可為。尤其是在新階段,培育兩岸經濟合作新動能對深化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加速推進國家統一大業意義更為深遠。
在“十四五”規劃實施期間,中國大陸在經濟實力、科技實力與綜合國力領域實現了系統性躍升,這一發展態勢充分印證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向治理效能轉化的顯著成效。新型舉國體制實現了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的突破性進展;央地協同機制和區域協調發展構畫出了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祖國大陸制度性優勢的持續釋放,將為“十五五”時期兩岸經濟合作提供更深厚的物質基礎,培育新的合作空間。
“十五五”時期在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中具有承前啟後的重要地位。同樣,“十五五”時期也將是兩岸經濟合作鞏固基礎和全面發力的關鍵時期。二十屆四中全會當中強調,我們要充分調動全社會投身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促進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推進祖國統一大業,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可以說,“十四五”規劃在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和祖國統一上的目標和舉措將在“十五五”期間進一步得到體現和落實。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