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2025年“上海合作組織+”會議上提出全球治理倡議。 |
中評社香港10月12日電(評論員 胡志勇)中國提出的“全球治理倡議”是繼“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和“全球文明倡議”之後,中國對國際變局的又一理論貢獻,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又一中國方案,對國際關係發展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更是中國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與建設、踐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堅持真正的多邊主義、推進國際關係民主化、推動全球治理的中國版宣言書,系統提出中國版的發展理念與治理方案,中國開始正視其在全球治理中應盡的大國義務,表明中國開始從戰後國際秩序的建立者與維護者向國際秩序塑造者轉型。
中國提出的“全球治理倡議”有助於構建不同文明、不同政治制度的命運共同體。近年來,中國搭建了不同國家、民族、政黨、文化的多項對話機制,如中拉文明對話論壇、亞洲文明對話大會、中非文明對話大會、中國—東盟文明交流合作論壇等數個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文明對話機制。中國還致力於積極推動熱點問題和平解決,積極開展安全領域的交流對話。
全球治理倡議是中國為破解全球治理赤字而提供的國際公共產品。全球治理倡議堅持以主權平等為前提、以國際法治為保障、以多邊主義為核心,以人為本為治理目標、以行動為導向,為破解全球治理赤字貢獻中國的智慧與方案。
中國提出全球治理倡議,有利於推動“全球三大倡議”的全面落實,助力構建公平合理的全球治理體系和加快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十多年來,中國積極通過“一帶一路”帶動了沿途、沿線國家和地區的社會經濟發展,有效推動了當地的安全與穩定,由點到面,由面到線,並逐漸輻射到整個南方國家。中國正通過四大全球倡議,穩步推進中國版的全球發展與全球治理,攜手全球南方國家推進當地的社會經濟現代化進程,積極推進國際關係民主化。
中國提出的“全球治理倡議”是維護全球多邊主義的宣言書,在美國逆全球化的今天,中國首當其衝站出來,提出共同推動全球化進程,提高全球南方國家的治理能力和水平,彌合南北的發展、安全和治理鴻溝,全球治理觀的核心在於“共商共建共享”,保證世界各國各方的共同利益,確保世界各國能夠共同參與全球治理並共享全球治理成果,穩步推進國際體系向前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