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策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社評:以民生交流為鑰開啟兩岸融合發展新局
http://www.crntt.tw   2025-04-20 23:59:20
(中評社 袁曉麥攝)
  中評社香港4月21日電(評論員 楊流昌)兩岸基層民生發展交流會昨(20)日於浙江杭州開幕。中共中央台辦、國務院台辦主任宋濤,中國國民黨副主席連勝文,浙江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王浩出席會議並講話,海峽兩岸有關方面、基層代表約300人出席。這場以“加強民生交流 增進同胞福祉”為主題的會議,不僅是兩岸同胞跨越海峽的親情對話,更是在台海局勢波譎雲詭的背景下,大陸以民生為紐帶深化融合發展、破解政治僵局的戰略落子。會議釋放的三大政策信號——擴大基層交流覆蓋、強化制度銜接保障、築牢反“獨”促統根基,為新時代對台工作錨定了方向,也為兩岸融合發展注入新動能。

  基層民生交流:從“情感紐帶”到“治理創新”的戰略升維

  兩岸基層交流絕非簡單的“送溫暖”,而是重塑兩岸社會聯結,夯實國家統一根基的系統工程。正如宋濤主任所言,“辦好民生領域關鍵小事,了卻同胞心頭大事”。這一論述精准把握了台灣社會的痛點。當前台灣基層深陷低薪高房價、少子老齡化等結構性矛盾,而民進黨當局卻將資源投入“金元外交”和軍事採購,導致民生議題長期邊緣化。大陸以醫療合作、農漁產品通關便利化、台胞同等優先待遇政策等“小而美”項目切入,實質是繞過政治干擾,直擊台灣民眾最迫切的生存需求。

  浙江的實踐更具示範意義。作為台商投資密集區,浙江通過“一站式”台胞服務中心、台企融資綠色通道等機制,將“兩岸一家親”理念轉化為可觸可感的公共服務。截至2024年底,在浙台企超萬家,常住台胞逾10萬人,浙江經驗證明:當台胞“就業有保障、子女有學上、看病有醫保”,所謂“兩岸脫鉤”的雜音便不攻自破。這種以民生治理促進社會融合的路徑,正是國家治理現代化在兩岸關係中的創新應用。

  政策信號解碼:從“單向惠台”到“雙向賦能”的制度突破

  本次會議釋放的政策突破值得關注:

  其一,“社會保障銜接”進入實質性階段。福建已試點台胞公積金繳存、養老保險跨區轉續,本次會議提出擴大至醫保互認、職業資格互通。這種“漸進式一體化”策略,既規避了“急統”引發的島內反彈,又為最終統一積累社會共識,可謂“以時間換空間”的智慧選擇。

  其二,構建兩岸共同治理新機制。會議提出建立自然災害聯防、食品安全共治等民生協作框架,標誌著兩岸交流從“單向讓利”邁向“共治共享”。前年兩岸年度漢字“融”的當選,正是這種雙向賦能趨勢的生動寫照。

  其三,以“共同富裕”牽引資源下沉。浙江將共同富裕示範區建設與對台工作結合,支持台胞參與鄉村振興、社區治理。這種“嵌入式融合”不僅讓台胞共享發展紅利,更使其成為大陸治理體系的一部分,從而深化對國家的認同。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