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題:西方世界對“全球南方”的態度認知與政策取向 作者:陳小鼎(蘭州),蘭州大學政治與國際關係學院副院、蘭州大學印度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蔣昌宏(蘭州),蘭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研究生
【摘要】近年來,大國競爭與局域衝突激蕩交織,安全取向日益成為國家對外行為的主要考慮,世界政治隨之呈現出極端化態勢。面對“全球南方”的興起,以美國為首的西方世界國家同頻共振,就態度認知與政策取向達成基本共識。西方世界認為“全球南方”逐漸成為國際秩序變革的關鍵力量,戰略自主性凸顯并且利益訴求多元。西方世界對“全球南方”的戰略偏好聚焦於將中俄剝離“全球南方”、重視與新興經濟體的深度鏈接、注重氣候變化和人道主義援助合作等方面。為確保競爭優勢,西方世界通過構築盟伴體系、聯動區域組織、誘導新興國家競爭等舉措,試圖固化“全球北方”霸權地位,促成“壓俄遏華”國際戰綫,分化“全球南方”,進一步實現自身的戰略利益。對西方世界政策取向的清醒認識有助於中國保持戰略定力、強化南南合作與引領“全球南方”的可持續發展。
近年來,“全球南方”已然成為西方戰略界的流行詞。“全球南方”國家主要包括非洲大陸、拉美地區以及部分亞洲和大洋洲國家。2024年發布的慕尼黑安全會議報告顯示,西方七國集團(G7)國家的多數民衆認為,未來十年中國和其他一些“全球南方”國家將會更加強大,而西方國家將會停滯不前甚至走向衰落。西方世界密切關注“全球南方”的發展態勢。目前國內學界對“全球南方”的研究大多聚焦於對“全球南方”概念的源流辨析、以印度為代表的“全球南方”國家發展前景分析以及中國在“全球南方”的立場擔當,對西方世界如何認知“全球南方”的相關研究較少。鑒於此,本文將系統闡釋西方世界對“全球南方”的態度認知、戰略偏好與政策取向。
一、西方世界對“全球南方”的態度認知
“全球南方”的經濟社會發展整體水平相對滯後,卻擁有著豐富的自然資源和獨特的區位優勢。西方世界認為“全球南方”的興起挑戰了傳統的國際格局,成為變革國際秩序的關鍵力量,“全球南方”戰略自主凸顯并且利益訴求多元,對國際體系轉型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西方世界眼中的“全球南方”呈現出以下三個基本特徵。
(一)“全球南方”是變革國際秩序的關鍵力量
當前,全球政治經濟格局的複雜性與不確定性不斷增強,“全球南方”的興起對二戰以來美西方主導的國際秩序造成衝擊。德國總理奧拉夫·朔爾茨(Olaf Scholz)和法國總統埃馬紐埃爾·馬克龍(Emmanuel Macron)多次提到“世界的多極化特徵”,其中就包括“全球南方”的崛起。“全球南方”的持續發展和部分南方國家的集體崛起改變了傳統的國際政治格局,成為重塑全球治理體系的重要力量。
一方面,“全球南方”的崛起改變了既有全球實力結構對比。隨著全球事務的力量中心正逐漸向南方轉移,打破了長期以來國際事務由北方國家主導的格局。作為“全球南方”重要組成部分的金磚國家,已然成為國際舞台上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2023年6月,在南非開普敦召開的金磚國家外長會議重點探討金磚國家擴員以及減少北方國家主導金融體系的風險機制。同時,二十國集團(G20)逐漸成為全球治理的重要決策平台。2024年七國集團領導人在意大利博爾戈-埃格納齊亞(Borgo Egnazia)發表聲明,稱G20是目前應對緊迫發展和全球挑戰的重要平台,歡迎多邊開發銀行取得重大進展。①“全球南方”興起引發了國際格局的變遷,推動國際秩序朝著更加多元和平等的方向發展,加劇了西方世界的不安感。
另一方面,“全球南方”的崛起推動了全球發展治理模式的多元化。加拿大政府發布的國際發展部長簡報指出,“全球南方”的崛起使得全球發展治理模式不斷演變,西方需要對此提高包容性。②長期以來,南方國家在全球發展過程中僅扮演輔助角色。近年來,“全球南方”取得巨大經濟成就并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在全球治理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一帶一路”倡議已成為中國向全球150多個國家提供國際公共產品的重要平台,充分彰顯了中國式現代化的比較優勢。此外,印度的信息技術產業革命、巴西的農業和資源開發等也為全球提供了多樣化的發展路徑。南方國家在推動全球發展模式多元化的同時強調包容性與可持續性,為全球治理注入新的活力,打破了西方“一言堂”。
(二)“全球南方”戰略自主凸顯
隨著大國戰略競爭的加劇,“全球南方”國家面臨著日益迫切的選邊站隊壓力。然而“全球南方”的獨特性就在於“非西方,謀求自主發展”。美國史汀生中心研究員奧德·達納爾(Aude Darnal)強調重視“全球南方”國家的戰略自主性,可以減少傳統大國競爭的許多因素,并有望建立具有實際全球合法性的國際秩序。③當前,南方國家堅持從自身利益出發,不再簡單跟隨大國或盲目選邊站隊,日益體現出獨立性和自主性。
“全球南方”國家在俄烏衝突中并沒有一味追隨美國,而是秉持獨立立場。美國卡內基公司下屬的“安全背景”(Security Context)智庫發文指出,沒有一個“全球南方”國家簽署西方對俄羅斯實施的實質性制裁,儘管受到西方國家的巨大壓力,許多國家仍與俄羅斯保持著友好關係。④“全球南方”國家對俄烏衝突的看法往往根據自身利益尋求安全最大化,更加關注衝突對經濟的破壞性影響以及恢復穩定的必要性。同樣,自新一輪巴以加沙衝突以來,“全球南方”再次與西方陣營產生分歧,并且強烈抨擊西方國家對衝突雙方所采取的“雙重標準”。美國智庫“昆西國家事務研究所”的在綫雜志“Responsible Statecraft”刊文指出,美國在巴以問題上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孤立,它不再是領導者,而是一個異類,尤其是在“全球南方”國家中。⑤在國際政治舞台上,絕大多數南方國家拒絕或避免充當美西方勢力所在地區的代理人,而是更加積極主動地展現獨立姿態、發揮獨立作用,在地緣政治競爭中彰顯更多的能動性。
(三)“全球南方”利益訴求多元
2022年5月26日,美國國務卿安東尼·布林肯在喬治·華盛頓大學的講話中提出“全球南方”國家中存在“騎墻派”、新的“不結盟派”或“對衝中間派”。歐洲對外關係委員會(ECFR)發布的《戰略相互依存:歐洲在中等強國世界中的新方針》指出“全球南方”國家既相互依存也偏好各異。國際合作不是零和游戲,可能會同時與不同的合作夥伴在安全、經濟和貿易、技術升級以及國際秩序等領域進行接觸,南方國家嘗試通過推行靈活的合作與對衝策略,以實現國家利益的最大化。
具體而言,近年來印度逐步擴大了合作夥伴關係的多樣性,是目前“全球南方”中為數不多自身實力顯著且正在穩步向西方靠攏的國家。巴西和南非作為“全球南方”的重要成員,外交政策顯現出更深層次的複雜性,反映出多邊結盟的立場。印尼在武器系統供應上曾嚴重依賴美國,在美國因所謂“侵犯人權”問題實施制裁之後,轉向俄羅斯、歐洲、中東以及韓國,實現國防供應鏈的多元化。沙特阿拉伯的首要任務是平衡與其主要安全夥伴國美國、主要貿易夥伴國中國以及主要歐佩克+能源夥伴國俄羅斯的關係。土耳其具有北約成員國及“全球南方”成員的雙重身份,總統埃爾多安(Erdogan)表示“世界大於五個”,這一言論反映了土耳其對推進聯合國安理會改革的主張,試圖藉此擴大全球影響力。南方國家的利益訴求在一定程度上印證了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的觀點:當今世界已不再統一,“全球南方”國家遠非鐵板一塊,美國最成功的參與形式是認識到這些國家的差異和共同點并采取行動。⑥
當下,以美國為首的西方世界充分正視“全球南方”的興起,根據自身戰略需求,研判“全球南方”的基本特徵與發展態勢。
二、西方世界對“全球南方”的戰略偏好
西方世界對“全球南方”的戰略偏好是一個十分複雜的現象,主要聚焦在將中俄剝離“全球南方”、重視與新興經濟體深度鏈接以及關注氣候變化和對外援助三方面。
(一)強調將中俄剝離“全球南方”
出於大國政治回歸和地緣政治需要,美國、日本及部分歐盟國家開始構建西方版本的“全球南方”叙事,將中國排除在“全球南方”之外,同時唆使相關盟國和國際組織不承認或取消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和發展中國家地位。2020年美國總統特朗普提出中國應該失去發展中國家地位的主張。2023年3月27日,美國國會衆議院以415票對0票一致通過尋求剝奪中國“發展中國家”地位的法案。美國政客的目的不僅是要取消中國的優惠待遇,更是要將中國從“全球南方”中剝離出來。同時,鑒於俄羅斯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儲備,作為最大核彈頭庫存的世界第二軍事強國地位以及在“俄烏衝突”中對國際秩序的變革能力,很難將俄羅斯視為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所定義的南方國家或北方國家的一部分。
|